2019年6月,我们发布了《虽然也是AEO,但一般认证似乎已成“鸡肋”?》,根据企业的真实反映和对高级认证与一般认证“性价比”的分析,认为“认证标准与适用管理措施之间的落差,使得一般认证企业逐渐成为企业眼中的‘鸡肋’,倘若不能及时予以重视并做出调整,可能出现因企业主动放弃导致的一般认证企业大幅减少的局面”。

一年之后,企业用实际行动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证明:

6月2日新华社消息,“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海关共认定3236家高级认证企业,25624家一般认证企业,142.44万家一般信用企业,6788家失信企业”。(新华社《信用就是金钱!海关力推AEO信用体系稳外贸》)

在此之前从海关总署网站能够查询到的最近一组数据,是2018年3月20公布的《全国海关企业注册情况统计表(2018年2月)》(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ztzl86/302310/302419/qyxyglsj/1474097/index.html),全国海关有高级认证企业3047家,一般认证企业33829家,一般信用企业106.89万家,失信企业5067家。

数据对比见下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2年来,全国海关4个信用等级的企业总数从111万家增长到146万家,增加349185家,增幅31.4%。

从2018年3月到2020年5月的27个月里,月均增加12933家,按12个月统计,年均增加155193家。

4个信用等级的企业数方面,企业总数以及高级认证、一般信用、失信企业数均增加,唯独一般认证企业数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7个月里,在企业总数增加34.9万、其他信用等级企业数全部增加的背景下,一般认证企业数逆势减少了8205家,降幅近1/4。由此,完全印证了我们“一般认证企业大幅减少”的预判。

除了一般认证的减少这一显著变化,同样是海关AEO企业的高级认证企业数也仅仅增长了6.2%,要看到企业总数增长了逾三成,一般信用和失信企业的增幅更是高于企业总数的增幅。

AEO企业中的高级认证小幅增加,一般认证逆势减少近1/4,造成海关的AEO企业数从36876家减少为28860家,减少了8016家,降幅21.7%,同样与企业总数大幅增长的趋势相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是海关的AEO企业在全部企业中的占比,从2018年2月的3.32%下降到2020年5月的1.98%,降幅达40.4%。

在这样的数据面前,我们对“海关力推AEO信用体系”的说法不敢苟同。

《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我们在当年5月7日的这篇《更有利or更有力?观察海关企管新规的一个视角》中通过对新旧海关企管办法的对照,有过这样的评述:

从“更有利”和“更有力”的视角来观察海关企管新规,我们发现,有利于企业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认定失信的标准有一定程度的放宽和优惠措施得到量化、明确以及新增两方面,其他变化意义不大,但是对企业有力监管的变化则表现为多个方面,比如扩大管理对象和事项范围,扩大海关权力并增加自由裁量权,加重企业负担,一定程度加大降为失信的可能性以及针对新企业乃至所有企业的不公平待遇上,因此,我们的结论是,海关企管新规更加有利于海关的管理,而非企业的发展。

而如果我们看一下失信企业数在2年多时间里的变化,会发现失信企业从5067家增加到6788家,增加了1712家,增幅33.96%,是各类型企业中增加最快的,甚至超过了全部企业的整体增速。

所以,2年多以来,海关的AEO企业越来越少,而失信企业越来越多。

如果海关真的希望发挥AEO信用体系在稳外贸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就应当正视“AEO企业占比缩水40%、失信企业增速领跑”的现实,加大培育力度,提高认证通过率。特别是疫情当前,针对认证标准中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一些项目,尽快出台特殊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相关建议详见: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F5LMDR1I0519N4SV.html

我们再次呼吁:尽快制定出台AEO认证方面的特殊政策,一方面可以使AEO企业放下包袱,提振士气,增强信心,尽快恢复生产,充分享受各项便利,早日度过难关,发挥AEO企业对整个外贸形势的重要影响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彰显海关担当,防控疫情与促进外贸发展并举的积极举措,对于增加AEO“含金量”,引导企业更加重视并加强自身诚信建设,营造良好外贸环境,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还应当着力落实互认便利,帮助供应链正常秩序的尽快回复,使AEO的国际互认便利真正落到实处。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F90R37PG0519N4S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