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的特别烦躁,公司不景气,房子没着落,工资缩水严重……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真的让人一肚子憋闷不知如何是好!朋友约袁小猫去陕南转两天,散散心,立刻就答应了。真的得出去一下,不然真怕自己会崩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锅石锅鱼镇个楼

秦岭以南,一树山川绿了天

有多少北方人像袁小猫一样羡慕南方的暖烟柔云,秀丽江河……其实一过秦岭,你会发现,虽然这里也隶属于陕西,但是无论从地形地貌还是乡音村貌,都已更像是南方了。

车窗外,雾笼山川,绿意融融,青砖白瓦,烟雨蒙蒙,感觉走到这里,人心也似乎能被慢慢抚平了……这一次,是袁小猫第二次来安康的石泉县,一个汉江边上的一个小山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泉人说话都类似川音,抑扬顿挫间柔柔和和,特别好听。而且袁小猫发现,这里的女子都特别美,尤其是皮肤,白嫩光滑。我们几个都讨论这估计是和石泉的气候有关,因为沿江而建,水汽缭绕,山林茂密,空气非常湿润,就是一个旅游小城,没有其他污染,自然环境非常好,所以人们皮肤也很好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泉老街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一条街,东西走向,不是很长,但是特别有味道。石板街两边都是很多层次错落的小房子,几乎都很窄,大多数木门。因为是夏日,门几乎都开着,能隐约看见里面的样子。有的大爷摇着蒲扇看电视,有的是在自家里开了门面卖字画卖冰激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重庆成都一样,屋顶都是花草树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逢当地的泼水祈福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泉老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静的石板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朋友玩疯了

在石泉街上,你看不见一辆共享单车,真的挺纳闷的,后来在街上走了几次后就了然了——石泉县地势坡度较大,我们坐在汽车上都像在坐过山车,一会上一会儿下,骑单车的话真的太累了,一般人真是起骑不动啊。所以这里的共享电车很多,这真的是因地制宜了,所以袁小猫猜测,重庆的共享单车估计也很少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座五湖四海汇聚于此的小城

第二次来石泉了,真的是爱上了。去年第一次为了庖汤会专门来过一次中坝镇,但是因为时间紧,赶得特别急,都没有住就回去了。这次,袁小猫和几个朋友又一次来到石泉,这次时间比较宽裕,专门拿出两天时间逛(吃)一逛(吃)石泉县城。

逛完石泉老街,我们已经是饥肠辘辘了。已经来过数十次的李同学说了,来石泉最重要的不是看风景,而是吃石锅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石泉最好吃的一条GAI

其实石锅鱼是湘菜中的一道名菜,制作方法非常特别,用一块精心挑选的大花岗岩岩石凿成有双耳的石锅,然后把鱼放在石锅内烹煎,再加上以辣椒为主的各式佐料,又再加上一些滋补药材制成。可是为什么湖南的一道名菜会在陕西这条古老的县城成为主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锅鱼的鸳鸯锅

纵观石泉县的历史,从明朝时的1000多口人倒2016年的18万人,数百年来这里的人们经历了各种战乱、瘟疫、迁徙等,四川、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地的百姓在历朝历代的演绎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逃荒至此,生根发芽,子孙后代生与斯、长于斯,逐渐就形成了特殊的一群陕西人。

而且,奇怪的是,石泉县人口分布也是很特殊,受高山、河谷不同地形及水源、农田等自然因素和交通、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川道河谷串珠式和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石泉县城就是沿着汉江边建立的小城。并且,由于历史上战争频发、苛捐繁重造成的大量迁徙人口,这里还形成了以省籍联片居住,呈区城分布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湖南湖北等地商旅沿江而行,早期定居石泉,多居于今县城及饶峰河交通干线一带;乾隆年间,外省一些流民来陕讨生活,四川籍翻越巴山,就近在石泉熨斗、后柳一带定居;赣湘籍顺汉江入石泉,沿马池河一带定居……

由此可以看出,石泉县和陕南的很多地方一样,属于移民县,人口较为混杂,所以饮食喜欢偏湘鄂、偏蜀州都是能够理解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江有两条鱼:一条是石锅鱼,另一条还是石锅鱼

来到石泉县,最重要的是吃石锅鱼,这已经成为一个妇孺皆知的常识。7月的傍晚,汉江的风里带着一股水汽,有些湿润,凉飕飕地扑到你身上来,十有八九是有又雨了。

其实,石泉最赤裸裸的炫耀不是风景,当属所有街道都飘着浓浓的麻辣鲜香的味道,不用说,那是石锅鱼的味道。不到五点,街道两边早已被各种夜宵的桌椅板凳占满了,陆陆续续前来吃鱼的客人或坐在外面边看街景边吃鱼,或三三两两挤进了路边有空调的小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麻辣花生米,好吃,特别下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伤心凉粉吗?香辣,流口水

袁小猫在任何地方都没见过像石泉这些袖珍小店。我们进去几个店,都是特别小,曲曲折折的,人和人迎面走来都是要侧身而过的。但你想不到,就在这也逼仄的店里面,能坐下五六十人吃鱼。这也算是石泉的奇怪了吧。

中国人喜欢听故事,也更喜欢讲故事。石锅鱼据说和康熙爷有关。清初康熙年间,长沙湘江河畔,有一家小店擅长做一道"石锅鱼",风味独特。康熙微服私访的时候在这家店尝过了这道菜,感觉味道真是特别鲜美,吃得也是相当开心,还专门提笔给这道菜此赐名叫“金福鱼”。传说是不是真的咱不知道,但是石锅鱼的味道,袁小猫吃了,真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还没上来,菜都已经备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块的鱼肉,香!

同行伙计去挑鱼,挑了一条7斤多的花鲢,“好残忍啊!”见厨师抓起我们挑好的鱼一棍子打闷后杀掉同行小妹妹忍不住碎碎念“鱼生平安”厨师调皮地撇撇眼,“杀鱼残忍,你们吃鱼也残忍呢,要不别吃了,哈哈!”袁小猫赶紧安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趁杀鱼的间隙,袁小猫仔细研究了一下那口锅,据说是用大理石做的。看起来很是笨重,锅里搅动几下,锅底竟然还有石头。店家说双耳试石锅对人体好,这个锅是选用内蒙的生铁打造的,这就奇怪了,内蒙的一口锅是怎么越过草原穿过高原翻越秦岭来到石泉的呢?历史有时候真的满奇怪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里念着罪孽,眼睛盯着锅里:“快下吧!”

当那一大盘鱼块上来的时候,袁小猫豆惊呆了!从来没见过如此肥美壮实的鱼肉啊,说是鱼块感觉每一个都能是一条鱼那么大了,店老板是个中年男人,他单手托着鱼盘下鱼块,感觉都要撑不住了的意思。

我们要的是鸳鸯锅,因为其中一位小哥哥不吃辣,他是延安人,奇怪,延安人竟然不吃辣椒……袁小猫你真八卦,重点说吃鱼呢又管人家吃不吃辣椒……鱼肉是很好烂的,尤其在这奇特的石锅中,随着“咕嘟咕嘟”的声音,鱼肉的孔隙充分吸收了各种佐料的香气,质感嫩滑,香滑爽口,麻辣味足,加上当地酸菜,更觉回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泉豆干,特别有嚼头,特别香辣啊

袁小猫又要拍图片又要拍视频,紧赶慢赶一锅鱼已经没了,下第二锅鱼的时候放下手中一切去吃鱼,哼,和一只猫抢吃鱼,哼哼……终于,这次吃得满足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魔芋真的没见过,煮一下真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夫土豆片,美不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啥?猜一猜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康的蒸面,很好吃

吃完鱼里面还可以煮菜,特别特别喜欢这里的魔芋,在别的地方你肯定吃不到。这个魔芋虽然也是泡发的,但是特别有嚼劲儿,锅里一煮,各种味道全部吮吸进去,那种滋味,贼爽啊!还有一个功夫土豆片,土豆切得真是薄如纸张,吹弹可破,堆砌在一起如一朵盛开的白莲花,贼好看呢!夹起几片涮进锅里,一二三开吃,哎呀额滴神,蘸上自调的料碗,对了,石泉这里吃鱼一定都是要调料碗的,自主料碗各种各样,就像吃火锅一样……其实那天袁小猫还穿着束身衣……真的对不起它……哎,吃货说减肥就像男人说爱你一样,都是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饿了,真是饿了!

文图原创,侵权必究。关注袁小猫,和这只猫一起,偷偷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