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歌

在晚清时期,我们熟悉的大臣有“四大名臣”,而李鸿章是四大臣中争议最大的人。李鸿章亲身经历过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世人对他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

李鸿章出生在道光年间,父亲李文安曾和曾国藩同登道光戊戌纽福保榜进士112名,殿试三甲。后来李文安还和林则徐的儿子共过事,在刑部任职。

在这之后,李文安由于职务的调动,经常要到外省当官,而家中的一切事务都由李鸿章的母亲李氏管理。应该说李氏对李鸿章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从小的教育有一大部分来源于自己的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当时在京城做官的父亲写了信催促李鸿章参加乡试。应该说这时的李鸿章,对自己即将进京,表现出意气风发的样子。

为此,这时李鸿章特地作《入都》诗10首,以此抒发满腔抱负。其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这句更是成为世人传诵,李鸿章到了京城之后,时任刑部侍郎的李文安,更是把李鸿章介绍给一些安徽籍的官员,这些人对李鸿章都颇为欣赏。

李鸿章日后之所以能成为晚清重臣,一方面是靠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是父亲李文安在官场上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李鸿章在乡试中,考中84名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期间,李鸿章还曾住在曾国藩府邸,接受他的补习教导。道光二十五年,李鸿章参加了会试,期间他以年家子身份受业在曾国藩门下。应该说这时的李鸿章,虽然还没当官,但是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官场。

然而,李鸿章真正在晚清官场有很大的能量是在他组建了淮军,并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又平定捻军。这时期李鸿章的地位迅速崛起,成为晚清重要的军政大臣。

在这之后,李鸿章在兴办洋务运动,创建北洋水师以及轮船招商局等重大事件。但是在甲午海战后,北洋水师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李鸿章亲手创建的北洋水师就此覆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作为晚清谈判代表,前往日本进行了谈判,最终签下了《马关条约》。至此,李鸿章遭到了很多人的谩骂,毕竟李鸿章全程参与其中。

但是甲午海战之后,李鸿章还相继签订了《辛丑条约》,这时的中国迎来了更艰难的岁月。而这一切李鸿章又是参与者,自然也就引起了更多人的谩骂。

李鸿章之所以会被后人谩骂,这与他参与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时,他做出的一些错误决策有关。比如李鸿章曾主张避战和重视海防而愿意牺牲整个新疆放弃疆防;以及在1885年,当时在完胜日本的情况下,签订了《中日天津会议专条》,这其中就给予了日本可以派兵进入朝鲜的条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日甲午战争,正是日本依据了《中日天津会议专条》,才敢恣意妄为的派兵进入朝鲜,也成为日本发动海战的正当理由。李鸿章参与的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他在诸多方面的确是负有责任的。

李鸿章的这些错误决策,也让他常被后人诟病,甚至因为他签订了不少条约,他被人称为卖国贼。但是梁启超却对李鸿章有着不一样的评价,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李鸿章传》中为李鸿章所处的境地感到无尽的悲痛。书中写到:“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者尤为酸心,况鸿章身历其境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梁启超还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日本的伊藤博文同样对李鸿章有着很高评价,他认为李鸿章是“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看待历史人物,我们应该身处历史人物所处时代去考量,这样或许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真实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