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发明科举制度之后,在封建时代盛行了1千多年,直到清末 才取消。这个制度有一个建立、兴起、完善、鼎盛、消亡的过程,在唐宋时期,制度建设并不是很完备,于是我们看到,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奇闻怪事。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意外的巧合:一个无意替考,一个意外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福建莆田人方翥,绍兴八年参加进士考试。科举考试规定,会试要考3场,方翥在最后一场考试的时候,准备交卷了,突然发现脚边有个东西,拿起来一看,是一张卷子,上面只写了本场考试的前3篇文章,但却没有写完。粗看一下,现有的文字,感觉还不错。但是,方翥很不理解这个考生为什么不答完后面的题目就扔下考卷出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翥是有名的才子,文思如泉涌,才情敏捷,自己答得很快,答完了觉得不过瘾,觉得还有剩余的精力,就把捡到的这张卷子也帮他答完。答完后把自己的和他的卷子一同交了上去。此后,方翥也就忘了帮忙答卷的那个考生叫什么名字。

后来方翥中了进士,在秘书省当正字。一次,他偶然想起了这件考场奇事,就和自己的几个同僚和宾客谈了。宾客当中有一个人和方翥是同年中的进士,听的时候默然无语,若有所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这名宾客穿戴整齐,非常隆重地来拜见方翥,说:“我当日考试的时候,突然身体不舒服,不能支撑,就摇摇晃晃地出去了,都不知道自己的试卷放在了什么地方。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满心绝望,谁想放榜时发现自己的名字也在榜上,恍然间还以为是跟我同名同姓的。如果不是方大人这一席话,我还不知道自己的恩人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这名宾客,运气实在是好到爆棚,遇到了方翥这样的热心又有能力帮助他答卷的考生,这才使得自己十年寒窗没有白读。古代科举经常出现意外情况,多数情况下考生在答卷的时候遇到天灾人祸,以致身体不支的时候就只能自己承担了。有人一次倒霉失误,可能就会留下一生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翥是著名的理学家,出身书香门第,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非常聪颖,笔下生花。他淡泊名利,中进士后当了一年的官员,就退出了官场,回到老家著书立说,历时16年,读完“万卷楼”所藏之书。

在科举场上,考生都是竞争对手,像方翥这样能看淡考试的,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只有他这样的道德之士,才能做出这样的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过来讲,没有留下姓名的这位考生,其实还是很有实力的,如果不发生意外不测,考中进士估计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否则,方翥也不会有兴趣帮助他完成文章了。另外,他的道德水准也是很高的,能够把心中的秘密和盘托出,也是一个诚实的人,也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