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成为了八月影院最受欢迎的电影,很多人说:看这部电影,纸巾一定要备好,更有人说哭着哭着就忘记擦眼泪了。八佰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它是一部抗日题材的作品,而是导演通过镜头记录让观众见证一群普通人、小人物,如何一步步转变成为英雄,甚至选择牺牲的故事。

有人说:一个本身就是英雄的人,做再多的英雄事迹,我们都习以为常。但一个普通人,一次不经意的英雄举动,更容易让人落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佰》中的战士们,是战争片中比较少见到的一群鲜活小人物,他们不完美、不高大上,甚至有些卑微;他们会怕死、想求生、有贪婪、有懦弱,更有欲望。他们本不是英雄,甚至可能没有想过要当英雄。但是,当敌人杀到了你家门口,叫嚣着要弄死你时,你能怎么办?一群平凡的普通人,在恐惧与愤怒中觉醒,在危难绝境中抗争,这正是影片最好看的地方。

在1944年的抗日战争桂林保卫战中也有着这样的一群普通人,他们退守岩洞,坚守阵地,宁死不降、以身殉国的故事。后人也称他们为——八百壮士。

我要说的这段八百壮士历史和电影《八佰》有些类似,1944年10月底桂林保卫战打响,国民革命军第31军131师391团奉命扼守漓江东岸,与敌激战10天,毙伤敌无数,随着日军兵力集结,配合空军轰炸,漓江东岸辰山、猫儿山、屏风山、穿山、月牙山阵地相继失守,漓江大桥被炸断,市区无法增援江东阵地,391团指挥所、1营指挥所、1连、303机枪连、输送连、特务排、防毒排、山炮排、野战3医院各单位一部分和卫生队全部,被迫撤离至普陀山七星岩内,继续抵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飞机在桂林上空投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惨遭日机轰炸后硝烟滚滚的桂林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日军飞机炸毁的桂林中正大桥

与《八佰》中的四行仓库相比,七星岩阵地也是背靠小东江和漓江,当时七星岩中,虽然有800多人但伤病员居多,大部分都是非战斗人员,战斗人员也不过三四百人。在这样的绝境中,391团仍死守七星岩,日军向岩洞攻击几次,均被击退,恼羞成怒的敌人先用山炮轰岩口,倾泻大量汽油至洞中,投入大批瓦斯弹,用火焰喷射器向洞中持续喷射。岩洞内八百将士除极少部分从后岩突围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战争的残酷程度,我们从当时任31军131师参谋长的敦炳祺少将日记中可以看到这样一段真实的记录,以下为节选:

11月7日,阴雨,七星岩391团:敌以山炮直接瞄准射击并集中火力袭击我阵地各岩口,继续放烟雾弹,最后用火焰放射器烧射,七星岩最为厉害,阵地前树林附近防御等全被烧光:覃团长无线电话报告,敌人用毒气火焰攻我岩洞。守军惊恐,伤亡甚重。师部无法可施。转报城防司令部,要求炮乓加强支援。城防司令部即命令十五加农炮连及象鼻山炮连全力支援七星岩的战斗。双方炮声交织,各个岩洞独立据点仍继续战斗,自此以后,师与七星岩391团的无线电话亦中断,只隔河以枪炮声而断定其存在了,我们真没有办法了……只有用枪炮声传达我们的意志,表示我们现在还在桂林城里……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桂军大刀队

同时我们也从七星岩八百壮士中最后的幸存者黄海潮老人讲述记录中,听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老人说他之所以能逃出来,是在一位温姓副排长的帮助下,爬出洞口的。刚爬出洞口,就听到洞内传来三声闷响和副排长的惨叫,他后来才知道,这是日军使用了毒气弹,这位温姓副排长最终也没能从岩洞中出来,而老人则成为最后一位活着离开七星岩洞的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桂林光复后,市政府派出清洁队和工程队派员前往七星岩,总计抬出烈士遗体823具,合葬于普陀山霸王坪,碑铭"八百壮士之墓"。而这也只是被日军用毒气毒死的一部分,在这场桂林保卫战中,桂林城近两万人的守军,约有1万2千人战死,而且其中至少有一半是被被毒气毒死的,此外更是有7000多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虽然由于实力悬殊,桂林城最终还是没能守住。但是在这场战斗之中,没有一名中国士兵向日军投降,没有一个战士后退了一步。这一战更是成为了很多日本士兵心头的阴影。在面对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时刻,桂林军民表现出来了中国人的血性,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八佰壮士墓更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和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