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案例

37岁的小王是一名长途运输司机,每天需长途开车十几个小时。最近半个月来出现咯血、胸痛,并稍感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1周后无明显好转,且呼吸困难症状越发加重。来医院发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险些致命。

过去,肺栓塞被认为是少见病,但近年来对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研究发现将近1/3是肺栓塞。由于既往对肺栓塞的认识及宣传不够,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多肺栓塞患者被漏诊或误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及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以肺血栓栓塞最为常见。简单说,就是血块堵塞了肺部的血管,造成血流不畅或阻断。

听着很耳熟是吗?它的表亲可能更为大家熟知,血块堵塞脑血管叫“脑梗塞”(脑梗),血块堵塞冠状动脉叫“心肌梗塞”(心梗)。那么 ,血块堵塞肺血管就叫“肺栓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久坐再站起 血栓很容易脱落

坐着时人的脚踝、膝部到大腿呈三个90度的弯曲,长时间久坐、身体不活动,腿部的肌肉收缩减少,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变慢,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此时,人如果突然站立,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就会像个鱼雷般冲向肺部血管,堵住肺部的血流,形成肺栓塞,引起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憋气、胸痛、咳嗽、咯血甚至晕厥等症状,此时发生猝死的几率非常高。

“肺栓塞”的血块从哪里来的?

答案是绝大多数自来下肢,也就是大小腿。形成血块是需要条件的,主要有三个因素:①血流变慢;②血液容易凝固;③血管的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久坐不动易引起腿部血流变慢,久而久之,血管便像拥堵的公路一样发生塞车,而血细胞就像这些车辆一样聚集在一起,抱成团,形成血块。

第二个因素有部分原因是遗传的,还有部分是后天的,比如创伤、肿瘤、手术、怀孕等等,这些因素都能使得血液更容易凝固形成血块。这就好比高速公路上全是新手司机,而且还爱飙车,结果连环追尾,形成大塞车。

第三个因素部分就是损伤,比如反复的静脉穿刺、置管,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等等。你可以理解为道路损坏,需要维修,再碰上大车流,于是塞车、事故就在所难免。

总之,以上三个因素使得你的血液更容易形成血块。而血块形成的部位由于血流不畅,会使得局部肿胀、疼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腿部大静脉的血块形成会造成下肢“主干道”的大塞车,为了顺利回到心脏,血液会选择从一些辅路绕行,造成辅路的车流量明显增大,形成了腿部的浅表血管曲张,形似蚯蚓。这就是下肢静脉曲张。

数据显示,80%的肺栓塞都是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造成的,也就是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管。但更可怕的是:根据腿的长度,下肢静脉血栓可长达80cm。

肺栓塞有什么样的症状?

大部分肺栓塞患者的症状较为隐匿,甚至无症状,故医学上称之为“沉默的杀手”。

1.如果您出现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疼痛等,应怀疑有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需完善下肢静脉血管B超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2.如果您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或突发晕厥、胸痛、咯血,也应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3.如果您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发热等,治疗后无效甚至是加重时,也应想到肺栓塞可能,请及时到专科门诊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肺栓塞是一个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同时也是一个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患者虽临床表现不同,但如果人们对出现的先兆提高警惕,尽快至医院就诊,就能为及时治疗争取时间,减少肺栓塞的致死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人要警惕肺栓塞?

既然肺栓塞这么可怕,那什么样的人应更注意呢?

早期识别导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是减少肺栓塞发生的关键,尤其是高危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 1.高龄。

  • 2.活动减少:因病卧床或健康人肢体活动减少者。

  • 3.患有静脉曲张或血栓性静脉炎者。

  • 4.大型手术后:胸腹部手术、髋或膝关节置换后,严重创伤或脊柱损伤者。

  • 5.恶性肿瘤患者。

  • 6.产妇、长期口服避孕药妇女、肥胖患者等。

此外还包括心肺功能障碍者、血液病患者、先天缺乏某种抗凝因子的易栓症患者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变生活方式尤为重要!

1.改变生活习惯: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2.注意饮食健康:减少胆固醇摄入,多吃蔬菜水果。

3.避免久坐不动:较长时间乘坐飞机、车船或打麻将时要多饮水,并且要经常起身运动、活动下肢。

4.坚持运动:住院患者尤其是大手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患者可采用梯度弹力袜、下肢静脉泵等机械辅助措施或家属性肢体肌肉按摩等康复治疗措施。

对于高危或极高危患者,仅物理治疗是不够的,还需给予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