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大火的《甄嬛传》,以全方位的视角展现了清代后宫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刻画的详细、真实而得到一批宫廷剧迷的追捧。在《甄嬛传》中有着这样一幕,皇帝赏赐给沈眉庄很多的贵重礼物,由皇帝身边的最受重用的太监苏培盛亲自送了过来,沈眉庄看见是苏培盛送来的,便从皇帝赏赐的礼物中特地抓出了一把金瓜子给了苏培盛,苏培盛看到是金瓜子喜出望外,百般推辞后小心翼翼的接下了。

苏培盛作为皇帝身边的太监什么贵重的东西没有见过,为何得到一把金瓜子就这么高兴和小心?

不光是《甄嬛传》中出现了金瓜子,更早一些的《康熙王朝》中也出现过金瓜子。剧中微服私访的康熙看见身有功名的李名山将自己赏赐的金瓜子踩在脚下,很是生气,之后便将李名山的功名革除了。

除了这两部剧中出现过金瓜子,在众多的清宫剧中都有着后妃或者宫女、太监争抢金瓜子的情节。

从这些剧展现的金瓜子确实是金灿灿的瓜子,可知金瓜子是把金子做成瓜子样式的。但据专家考证研究,在真实的历史上,金瓜子是有着一段发展演变的历史的。金瓜子一词在宋朝时便已经使用,宋元明三个朝代把一些碎小黄金都叫做金瓜子。到了清朝金瓜子最终定型,正如其名,是黄金制作的状如瓜子的小物件。

这些金瓜子大小不尽相同,重量主要是在二十克到三十克之间,黄金密度大,二三十克可以说是小巧可爱了。

专家说,如果按照现在的黄金市价来计算,一颗二十克的金瓜子大约价值七八千,七八千其实并不算多,但是需要知道的是要了解古代黄金在现代真实价值必须进行换算,而换算最主要的是看购买力。据专家介绍,购买力可以借助购买粮食来进行计算。

在清代白银是当时最主要的货币,所以黄金要使用,通常会兑换成白银,它两之间的兑换比例为一比十。黄金兑换成白银后,再来购买粮食。通过专家严格的考据计算,一枚金瓜子相当现在的二十万现金,当然这只是购买力价值,还不包括其中附加价值。

金瓜子造型特别,形式各样,因为模样小巧,所以制作技术要求很高。在明清时期,传统手工业已经十分发达了,但是制作较小的金瓜子还是相当耗时。首先需要制作模具,然后才能正式进行制作,复杂的工艺使得金瓜子的价值更高了一些。

明清两代统治者把白银作用货币使用,所以民间流通的钱币最昂贵的便是白银,而黄金不是货币,不在市场流通,主要是在皇家府库里储藏着,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富豪商贾基本很少能够见到黄金,因此黄金成为了皇家象征,甚至和皇权相联系。

在明代对市场上的黄金珠宝的交易是有着严格的把控的,而金瓜子这一类黄金制品在市场上也是严格控制的,但是在贵族皇亲中却是可以流通买卖的,并且可以送人。

到了清代皇权达到了顶峰,社会控制更加严格,金瓜子成为了皇帝一人的专享,从而使得金瓜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皇帝。黄金稀少,而金瓜子又通常只能是皇帝把玩、赏赐之物,这就又提高了金瓜子的价值了。

皇帝无论赏赐给谁一颗金瓜子,这已经不单单是赏赐一笔巨款了,更是皇帝的恩赐,是皇帝的宠信,得到金瓜子的人因此就代表着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在古代有了皇帝的赏识平步青云是指日可待之事。

在清宫剧中那些妃子为了一颗金瓜子争得你死我活,还是有着其中的原因的。除了后宫妃子会得到皇帝的金瓜子外,前朝的大臣也可能得到金瓜子。

据记载,清朝大臣中得到金瓜子最多的是张廷玉。张廷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特别是在前两朝时,深受皇帝宠信,在中枢机构南书房任职,能力突出因此经常得到皇帝赏赐金瓜子,康熙和雍正赏赐的金瓜子加在一起足足有一小罐,由此可以看出金瓜子是对有能力的大臣最好的褒奖方式。

面对皇帝赏赐的金瓜子,不论再怎么贫穷也不会将其使用掉。在清代世人都知道金瓜子是皇帝的专享之物,所以既是想把这等宝贝使用掉,也是没出用的,面对皇恩浩荡还是将其好好供奉起来,作为光宗耀祖的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