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死后墓葬都遵循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除了讲究风水方位,有时还会实行不同的殉葬制度,总之帝王大多是迷信的,并追求长生不老之道。
作为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千古帝王秦始皇,除了废除分封制,统一度量衡等历史成就,还创立了世界第八大奇迹,那就是震惊中外的秦兵马俑。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种类别,由丞相李斯统筹设计,据说耗时39年才完成。从目前问世出土的俑坑来看,秦兵马俑规模巨大并且设计巧妙,其位于秦始皇陵东侧1500米处,坐西向东,布局合理,结构奇特,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相传一开始秦始皇并没有构建兵马俑的想法,他希望自己死后仍有千军万马相伴,因此希望活人殉葬,这在古代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大规模的活人殉葬不仅损失劳动力,也会大伤民心,因此有大臣建议仿人的模样做成陶俑,这样不会腐朽,而且数目自由设计,同时按照军队的布局进行合理组建,可谓一举两得。由此留下了这样大规模的陪葬坑,如今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目睹了兵马俑的发掘,侧面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下墓葬制度的严格性和复杂性。
兵马俑是用陶土制成兵马形状的殉葬品,这在古代还算是比较人性化的,那么最惨无人道的当属人殉。
其实在秦始皇时期,活人殉葬已经没那么盛行了,可是有这么一个朝代,却让这种制度重新登上历史舞台,那就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后宫又开始了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幼时十分贫穷,后参加农民起义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义军首领,一路走来,他经历了亲人离世,饥寒交迫、时局动乱等各种人情冷暖,因此逐渐变得坚毅而残忍。
在他幼年的时候,父母亲和兄长因为疾病一个月之内相继离世,当时朱家一无所有,自然连安葬亲人的坟地也没有。所幸邻居刘继组发了善心,施舍了一块地作为朱家的墓地。谁也没料到后来朱元璋一统天下,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刘继组自然也因为当初的那块地皮而福泽全家。
朱元璋幼年悲惨的经历,使得他当上皇帝后自然会想到给父母迁坟,除了表示孝心,更重要的是为祖上增光,但随后被大臣刘基劝阻。刘基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擅长神机妙算,常帮助朱元璋谋划布局风水,他听说此事,告诉朱元璋祖坟不能随意改迁,因为改葬有可能预示着家门不幸,再者正是因为老坟是块风水宝地,才有了朱元璋最后的一统大业,因此如果违背天意,有可能泄了地气,伤及龙脉。
古代帝王大多封建迷信,更何况江山得来不易,因此朱元璋听从刘基的建议,采用“老坟打伞”的葬法,即原地加封,堆出小山头,再配建豪华享殿,以此希望可以继续震慑这块“龙兴之地”。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根据他的遗诏,要求后宫没有生育过的妃嫔一律殉葬,也许是和他幼年的经历有关吧,据不完全统计有38位妃嫔被逼自尽陪葬,还有一些宫女和孩童也被作为祭品一同入葬,这些孩童传说死后可以成为仙童引领帝王成仙,因此杀害他们的手段极其残忍,宫中上下怨声载道,很多无辜的生命受到牵连,这一陋习一直持续到明英宗才结束。
根据史实资料记载,在明太祖出殡的那天,为了实行秘葬反盗墓,曾采用各门下葬的障眼法,南京民间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十三个城门抬棺材”,如今在南京除了看到明孝陵,还能看到当今世上保存最完好的明城墙,当年内城就有门13座,从侧面反映了十三这个数字还是有史实来源的。而朱元璋这种迷魂计式的下葬方式,也成了南京的城市符号之一。
从秦始皇的兵马俑,再到朱元璋父母的老坟大伞,以及后来死灰复燃的人殉制度,可以看出古代丧葬制度等级分明,形式繁杂。有的由统治阶级根据法典规定,有的则是结合民俗民风,反映了封建王朝统治阶级下人们的宗法观念和伦理思想,其中风水迷信占了很大一部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