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晴好,临时打乱了悠赏下满觉陇的计划,仓促约了大H,一起去小H家。

路遇流浪狗,我应该跑么?

路遇流浪狗,我应该跑么?

一开始,盘点下上次陪伴目标的完成情况,也坦诚告知了我的感受和期待。看到我一本正经地树立规矩,小H显得意外些许。聊起近况,她提到昨天拿快递时,又遇到小区里的流浪狗了,吓得不轻。

索性就跟她科普了下老弱病残的狼被人类驯化为狗的演化史,而那些愈加温顺、可爱、忠诚的基因被延续下来了,顺便分享了下导盲犬、搜救犬的工作机制。聊起我家喵主子把汪星人吃得死死的,大白鹅英勇赶黄牛,她雀跃着翻了四年级的书,和我分享起了丰子恺的一篇文章里提到,大白鹅欺负狗狗的事,然后得出一个结论,狗是食物链的底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彻底打破她害怕狗的思维模式,我特别角色扮演了一只流浪在小区里的恶犬,让她看到不同应对方式的结果。逃跑、蹲下佯装捡石子、上树呼救等等。奶奶在隔壁屋听到我们笑闹的声音,还以为真的有邻家的狗闯进来呢。

编辑老师的问题情境有问题呢?

编辑老师的问题情境有问题呢?

依旧帮她辅导下周的课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她难得提出了质疑,汽车真的比鸵鸟快么,万一堵车怎么办?喷气式飞机真的比汽车快么,万一遇上鸟群怎么办?我又惊又喜,禁不住夸了她。她受到肯定,愈发自信,继而提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也有问题,她认为猎豹只是引子而已,通篇是在讲速度之最的盘点;她认为要么就在动物圈里比,拿现代科技发明的交通工具、拿光速声速来与之对比,这不公平。

我夸她有控制变量的意识了,继而告诉她时间、地域、阶段也是变量,我们还可以去探究背后的原因,比如为什么鲸鱼比猎豹快,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编辑为何要摘这篇文章,为何要如此“标题党”;如果你是创作者,如何去标题不会被读者质疑。这个训练完成后,我忍不住要捏捏她的脸蛋,她的学习、接纳能力着实超出我的预期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上次只是训练了她的逆向思维、挑战权威、深度思考的能力,她这次就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思考了。果真,除了开阔孩子的眼界只是锦上添花,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才是炼石成金啊。

除了惊喜,我也意识到,陪伴她的每一段时光,我讲话要更审慎些,不要出情境上的纰漏,更不可把自己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思考夹带私货。对于她来说,相对一己之力帮助流浪猫狗,还不如健康安全地长大,长大后才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你想弟弟加入我们的知识竞赛么?

你想弟弟加入我们的知识竞赛么?

帮她修改了《我的玩偶》周记,发现她自己的修改依然有很多纰漏,比如“的地地用法”、断句分段等。不过呢,她在文章里提到当她失眠时,就拿小熊的绒毛贴着自己的面庞;提到她独爱小熊,甚至不愿与表妹分享。字里行间显现的诚恳、孤独,让我有些触动。当我发现那个一岁时的礼物小熊已经粗糙些许,小熊领结早已裂开时,不觉有些心酸。

年少觉得没有人可以理解我的委屈、苦闷时,我那时往往诉诸于文字,跑到河边发呆,还可以在闺蜜哥哥的家书里肆意流泪,这个姑娘似乎只有出门跑步和抱熊痛哭两条路了。暗下决心,下次玩具漂流时给她报个名。

航航刚刚上跆拳道回来,也许是声调太大,莫名就被爸爸吃了一顿“竹笋炒肉”。我赶忙邀请弟弟加入我们的作文主题抽签,他的眼泪瞬间干了,慌忙中还一屁股坐在了地下。当航航抽到“弟弟”签时,开心地傻乐,那情形大概以为自己是天选之子。

我发现小H尤为排斥“爬山“弟弟”的选项,索性就拿“大王花”“石榴花”“桂花”做知识竞赛。

几个回合下来,发现弟弟的脑瓜子确实灵活,他的活泼也碾压姐姐,哪怕不知道答案,也抢着拍手,拍迟了还嘟着嘴卖萌;哪怕不了解宋词,也可以自顾自分享不知哪里听来的传闻;哪怕没见过如何做桂花酿,依然可以说的有声有色、煞有介事。哪怕前一秒佯装生闷气,下一秒听到“请听题”,立马端端正正地抢着答题。

你只消讲了话题,立了规矩,弟弟都能滔滔不绝地分享开来,哪管是否干涉了姐姐的作文辅导,哪管讲的是否对是否合时宜,哪管是否会被贻笑大方,哪管姐姐的神色。他足够自信显得底气十足,足够乐观显得如鱼得水,足够开放包容更招人欢喜。尽管这其实是第一次深度交流,自来熟地拉着你的手,与你分享他爱的玩具,妈妈喜欢的花……

姐姐呢,这次在弟弟的刺激下,也会主动回答问题彰显下存在感,也会在旁边补充些常识性错误,也会刻意把讲抢答的机会拱手相让。当然了,还是一贯地坦白自己确实知道地太少,各种给自己挖坑拆台。明明是她的主场,在善于表情达意的弟弟面前,显得被动些许。也许下次我可以用正经的计分、计时激励下她。

我之前猜测,年幼的弟弟大概是恃宠而骄,才会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然而这次我意识到无论是爸爸还是奶奶,都在强调姐姐反应、表达、效率的弱势,一方面变相地维护姐姐不被打扰,一方面在强化姐姐不如人的认知。奶奶至少有2次暴跳如雷,不由分说地拿着绳子就要鞭笞高声调的弟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是我的主观判断,我以为她在奶奶面前说到的“捣乱捣乱”是幸灾乐祸的告状,后来看到她委屈的表情才意识到,她其实在说奶奶打乱我们的陪伴计划,破坏了我们喜乐融融的氛围。原来我也成了暴力的帮手,奶奶误会她自觉性不够功课落下了,我误会了她在借助大人给弟弟施加压力。关心则乱,万不可先入为主,于是惭愧地赶忙道歉。

6岁的小男孩有极强的毁坏性和催化力

6岁的小男孩有极强的毁坏性和催化力

我仔细询问她,希望弟弟加入我们的陪伴么,她选了愿意。大概是因为弟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大概是弟弟自白说希望自己积极回答问题可以鼓励到姐姐,大概是弟弟的思维模式、情绪状态确实能感染、刺激到姐姐。没想到才6岁的弟弟,脱口而出我当然不是世界的中心,我回答错当然不会失去大家的爱,我没有抢答当然不会丢面子。

当然,他没有提及自己哭闹是做戏引起大家的关注与倾斜,还是莫名把这个没有奖品的竞赛看得重要。不知他是鬼马机灵呢,还只是把这个自白题当成了可排除的闯关答题。也许之于小H来说,输了竞赛,赢来弟弟的陪伴,赢得弟弟的和解,赢得一晚上的开心,已足矣。

我帮她串了几个主题架构,大H劝我不必框死,也不可要求她记录自己开心或深刻的事。千万别为了区区一个作文,把开心的竞赛蒙上了麻烦的影子。一步步训练写心情的习惯,循序渐进就好。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表情达意的小孩确实更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同、理解和喜爱。但从封闭自我到如实表达,从放心地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都需要训练,更需要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足够信赖的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