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垃圾短信屡禁不止,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从电商广告到房产中介,从幼儿培训到保险业务,这些绝大多数与促销有关,部分甚至隐藏诈骗风险的短信,成为人们“无法拒绝的苦恼”。
事实上,人们苦垃圾短信久矣。早在2012年,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短信广告信息公司利用中国电信全网短信通道发送垃圾短信,背后直指多地的电信公司为了增加收入,为垃圾短信的发送提供各种便利。
近年来,依托相关部门的重拳整治,通过手机号码直接发送的垃圾短信近乎销声匿迹。但与此同时,发送垃圾短信的不法分子手段更加隐蔽,且不断拓展“战场”。运用短信群发平台、垃圾短信车等一系列智能手段,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越过法律监管,让手机用户难以招架、无处躲藏。2014年,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不良公司利用垃圾短信车随时随地随意向周边手机用户发送信息的内幕。
新华社援引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垃圾短信的类型分布中,广告推销短信最多,占比为92.2%,诈骗短信占比7.6%,其他违法短信占比0.2%。该季度,短信平台“106”开头号段发送的垃圾短信占比高达79.2%,已成为垃圾短信的主要传播渠道。
据业内专家介绍,所谓“106短信”指的是三大通信运营商提供的网关短信平台,设立初衷是给银行、证券等部门与用户联系使用的,便于用户辨识、避开短信陷阱,但后来渐渐被一些代理商用来群发垃圾短信,成为骚扰用户的工具。
垃圾短信“泛滥成灾”
垃圾短信屡禁不止,根源无疑是巨大的商业利益。对于商家来说,群发短信是推广商品或服务的最佳选择:门槛低,短信可以简化流程、跳过拦截,直达目标用户手机;成本低,群发越多、价格越低。调查显示,发送验证码0.05元一条,发送营销短信0.06元至0.1元一条,不到0.1元的成本能换来一个客户,无论怎么算,短信营销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因此,为尽可能争夺市场,每逢促销给老顾客发送广告信息已成为默认营销定式。
针对垃圾信息泛滥问题,去年5月17日,工信部曾集中约谈20家呼叫中心企业和10家移动转售企业。11月29日,工信部再次集体约谈18家移动转售企业,指出部分移动转售企业罔顾企业主体责任,漠视用户利益,治理垃圾信息不力,影响十分恶劣,明确要求被约谈企业务实整改。
今年8月31日,工信部就《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明确,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或者用户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或拨打商业性电话。
《意见稿》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明确设置了“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发送短信”的硬约束,凡违反者,电信管理机构可对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这意味着今后擅发垃圾短信者,将要为之付出真金白银的惩戒代价,意在为根治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上“硬招”,让这些扰民的垃圾讯息无处遁形。
然而,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额度,能否对强行推送垃圾短信的商家产生威慑力,成为公众的担忧所在。就以往的整治经验看,虽然法律对推送垃圾短信明令禁止,但一些商家还是抱着侥幸心理一味强行推送,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前的治理强度和惩治力度,没有彻底解决推送垃圾短信获利高而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根据早前报道,一家小型短信群发企业月发1000万条短信,移动公司可直接获利30万左右。更有人大代表披露,“电话诈骗一年掠走100亿,运营商获利10亿”。跟发送垃圾短信获取的巨大利润相比,即便是3万元的顶格罚款,也只是九牛一毛。这也导致一些不良商家即使被多次罚款,也会很快“好了伤疤忘了疼”,最终让垃圾短信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
对此,有观点指出,要彻底根治垃圾短信这一乱象,还应在重罚上下足功夫。监管部门应从保护用户权益的角度和维护市场公平正义的高度,综合考虑垃圾短信的危害后果,进一步提高行政罚款额度,并考虑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让不良商家面对切肤之痛的惩戒主动知敬畏。
事实上,垃圾短信并非中国独有,但国外在这方面“各有奇招”。比如,德国于1977年就制定《联邦数据保护法》,规定运营商发信息须与用户签订一份合同,否则滥发短信,投诉一次最高可罚5万欧元;英国《通信管理条例》规定,未经收信人同意发送兜售产品的垃圾信息,属于违法,法院受理起诉并查实后,每次罚运营商5000英镑;日本政府制定和颁布的《关于特别商务交易的法律》和《特定电子邮件法》两个重要法规中明确规定,手机用户有权拒绝接收不需要的短信,而一旦这些短信遭到用户拒绝,则禁止再次发送,否则将以妨碍电子邮件通信罪论处……严厉的处罚措施起到的震慑作用也相当显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以重典医顽疾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此外,不论网购平台、商家或者移动转售企业,都应该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不应在规避法律风险上“耍小聪明”,要明白眼前利益不是企业追逐的唯一目标,敬畏规则、尊重用户,才能赢得长远发展。
同时,用户也要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果断拒绝垃圾短信,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信息,从而让“未经同意不得发送短信”的规定更有执行力。只有如此,才能让大家远离垃圾短信的困扰。
毕竟,少一些打扰,多一些安宁,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