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第二届全球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上,除了海信、长虹、光峰、极米以及德州仪器、日亚、DNP、理光等全球激光显示产业链企业的积极参与,还邀请了国内外激光显示企业代表、科技领袖、学术精英、媒体代表等济济一堂。
激光电视逆势而飞 处于爆发“临界点”
近年来,彩电市场整体低迷,受疫情影响今年更是雪上加霜,据泛博瑞咨询推总数据显示,2020年1-8月彩电整体市场呈现负增长,而激光电视零售量同比增长25.27%,是彩电市场上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类。
“我们越来越清晰地听见了激光时代到来的敲门声。”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认为,激光电视的市场爆发临界点已经到来。行业的其他重量级嘉宾——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光峰科技总裁薄连明等,论坛现场还有三星等新加入的代表,对此深表认同。
激光电视处于爆发临界点的依据是什么?周厚健表示,是基于激光电视技术发展、全球玩家越来越多以及市场态势越来越好等“三大维度”来推断出:激光电视市场爆发的临界点已经来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光电视优势独特 扛起增量大旗绝非偶然
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表示,激光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好、单色性好三大特点,以激光为光源的激光显示实现超高清、大色域、大颜色数的高保真视频图像再现,是唯一全面满足超高清显示国际标准BT.2020的显示技术,下一代显示产业的主流就是激光显示。
不仅色彩表现出色,激光显示技术还具有健康、护眼、高观赏舒适度的突出优势。从成像原理来看,激光显示采用反射成像方式,人眼接收到的光线非常柔和,同时像素之间无边缘效应,可以实现全像素发光,有效降低了单位面积内光强,长时间观看不易引起人眼视觉疲劳。激光电视的亮度适中,300-400尼特之间,位于人眼最佳视觉感知线性区,观看舒适的同时又可展现出高色饱和度和细腻的色彩变化。
80吋以上的大尺寸,甚至100吋以上的超大尺寸,在激光电视产品中早已司空见惯,去年才出现了75吋全色激光电视。据泛博瑞咨询线上监测数据显示,75吋及以上大屏电视同比增长313.0%,足以看出大尺寸更受消费者的青睐,相较于液晶电视,激光电视无疑在尺寸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激光电视的“势”与“市” 迎来行业最佳发展契机
中国已有海信、长虹、极米、华录进入激光显示阵营,已有超过20家以上加入,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过去这一年,全球玩家越来越多,三星推出了两款不同配置的4K激光投影产品,并将在美国、欧洲和韩国本土市场发售;LG激光电视产品线全面扩容,并加大线上推广力度;索尼针对中国高端影音市场推出了一款4K激光显示新品。论坛上,周厚健透露,海信将于明年量产卷曲屏激光电视,推出8K激光电视和10000流明以上商业用途的激光电视,并将在5年内向行业共享1000项激光显示专利。
相较于OLED几乎都要指着LG Display,缺乏自主权,中国企业主导的激光显示技术无疑有更多的话语权。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冯晓曦在论坛上说:“我国在激光显示专利申请数量、整机制造能力,以及激光电视市场规模等方面,在全球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涌现了海信、长虹、光峰科技等龙头企业,并带动了激光光源、成像芯片、镜头、屏幕等激光显示产业链关键部件的国产化进程,一个充满活力、繁荣发展的激光显示大格局正在形成。”
京东、天猫等平台表示,大屏幕、临场感、丰富智能的使用场景,激光电视极大满足了85-90后青年白领家庭对品质生活进阶消费的需求。激光电视在各大平台销售均大幅增长,正在成为消费者大屏换代的真正首选,足以说明激光电视早就不是小众产品,不仅得到了众多厂商的关注,同时也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激光电视仍有不足 但年轻足以让人期待未来
激光电视最被吐槽的点在于受日常环境光影响较大,但随着近年来技术的升级,激光电视已经可以做到在白天室内正常光线下观看。今年6月中国电子商会发布的《2020中国彩电售后服务和消费者满意度调研报告》,对最近3年中购买过电视的用户调查发现,激光电视用户向他人推荐使用的比例最高,达到了70%(行业均值54%),足以从侧面看出用户对新兴显示产品的满意度情况。
年轻的激光电视发展道路依然曲折漫长,除了在抗光性上继续优化,激光电视日益向更高的“品质”要求挑战,不仅是市场竞争和发展节奏的转化需要,也是技术进步的必然所在。我国正在加紧制定激光显示领域的重点标准,将助力我国激光显示产业整体提升。
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推动行业长期发展,激光显示技术正在以他独特的价值推动彩电行业再一次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