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脑瘫自闭症患者过钢琴十级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沈阳26岁的脑瘫自闭症男孩从小就有着音乐天赋,虽然较于常人学习起来有很多的困难,但是依然过了钢琴十级。对此,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儿科专家特意介绍脑瘫是怎么引起的?下面带来全面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脑瘫自闭症男孩过钢琴十级是真的吗?

沈阳26岁脑瘫自闭症小伙张原郡钢琴十级,多次受邀参加各种电视节目。妈妈马晓秋称,张原郡患先天脑瘫和自闭症,她在张原郡小时候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一直陪伴他学习,从未想过孩子会有今天的成就。儿子做什么都很有毅力,不到一年减重115斤。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东营市14岁的男孩董凯杰,他从小身患自闭症,却有着对音乐的惊人天赋,已经通过钢琴十级考试。目前,董凯杰父母最大的烦恼就是想给他找一个合适的钢琴教师,让他的潜力得以更好发挥。

自从小凯杰在不到两岁被诊断为中度自闭症患者后,一家人原本平淡幸福的生活一下子被打破。小凯杰总是处于失控的边缘,即便只是电视里一个广告,都能让他捂着耳朵嗷嗷大叫,挣扎不休。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凯杰接触到了钢琴,一下子着了迷。对于父母来说,看着儿子坐在钢琴前认真地弹奏着自己叫不上名字来的曲子,两人终于在阴霾中看到了一缕曙光。

小凯杰的钢琴老师告诉记者,他在从未接触过钢琴的时候,竟然能识谱弹琴,天赋惊人。随后,将他收徒,并免去了他的学杂费。

脑瘫儿是怎么引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产前因素

先天性脑发育不良,常因母亲在怀孕时生了风疹及其它病毒性感染,特别是在妊娠的头3个月。常伴有其他的先天性异常如白内障、耳聋、先天性心脏病等。

引起严重黄疸的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症可以造成脑基底核的损伤,出现核黄疸。

2、产时因素

包括由于产伤所造成的脑损伤及脑缺氧症,占脑瘫病因的37%。应用产钳强力牵拉胎儿头部可使颈部静脉破裂,造成颅内出血。

脑缺氧可因于第二产程第二期不适当地应用镇静或麻醉药所致。脐带绕颈会造成被动性脑充血。胎儿娩出后长时间的窒息及紫绀者,均容易发生脑瘫。

胎盘破裂及前置胎盘亦可造成胎儿脑损伤早产易产生脑出血,这是因为早产婴儿的脑血管发育不完全、脆弱,在分娩时从压力较高的子宫内突然娩出至体外空气中,压力变化较大而致血管破裂。早产婴儿对窒息也特别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是家族曾有脑瘫患儿、孩子是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宝宝等情况,父母要高度重视这些高危的因素,要多注意孩子日后的发育情况。除此之外,若妈妈生孩子是出现难产的,也要引起重视。

吸吮困难,过于安静或易激惹脑瘫宝宝在新生儿期不像正常的小宝宝一样,肚子饿的时候会到处觅食,看到妈妈的乳头或者是奶嘴时,会主动凑过去吸吮,给他们喂奶时,他们吸吮起来也好像没什么力气似的,还很容易会引起呛咳、吐奶

脑瘫患儿的嘴巴总是张着的,还会看到口水流出来。除此之外,脑瘫的孩子会经常哭闹,很难安抚,有的孩子会特别安静,对周围的声音等都不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脑瘫早期会有哪些症状呢?

第一、很多脑瘫儿笑起来的表情和普通宝宝笑起来表情不一样,他的表情非常怪异,不是正常宝宝表现出来的那种笑容,家长如果看到孩子有这种怪异的笑容,就是要多加小心了。

第二、如果宝宝过了四个月以后还总是摇头晃脑,宝宝的颈部和头部还不能完全支撑起来,宝宝很有可能就是脑瘫,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脑损伤导致的。

第三、有很多脑瘫儿的头围和普通宝宝的头围是有很大区别的,家长要经常观察孩子的头围变化情况,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第四、超过四个月大的宝宝,如果还是紧握双拳,那么宝宝患脑瘫的概率也会大大提升。

第五、家长平时没事就喜欢逗孩子玩,如果孩子反应灵敏,家长也不需要担心,如果孩子反应迟钝对,别人的逗弄没有反应,父母也需要担心了,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第六、很多脑瘫儿前期表现都是行为迟钝,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很少动也很少笑,整个人没有一点点活力,看上去懒洋洋的,此时的宝宝很有可能是肌张力不足,如果是四个月以上的宝宝,很有可能最终导致脑瘫。

第七、对于四个月以上的宝宝,如果还不能自主抓东西,那么得脑瘫的可能性也很高。

第八、有很多具有脑瘫症状的孩子,他们的身体素质都很差,孩子看起来食欲不好,身体非常瘦小,而且整个人就一副营养不良的状态。

第九、很多脑瘫儿的眼神总是很呆滞,如果你和脑瘫儿对视的话,你会发现她总是在斜视你,因为他们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目光,这也是一种前期的征兆。

因此,广东六一儿童医院专家特别提醒:

如果发现宝宝出现脑瘫的症状,那么最好是在宝宝1到9个月的时候来进行治疗,因为这是最佳的治疗时间,如果宝宝长到10到24个月去治疗脑瘫的话效果虽然没有前几个月的时候治疗效果好,但是治愈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如果等到宝宝长到三岁以后再去治疗脑瘫,那么治疗起来就会相当的困难,治愈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对脑瘫患儿的认识误区

1、担心,不能及早诊断:新生儿时期往往有不明原因的哭叫,吸吮无力,咽下困难,易惊等。到婴儿期,出现症状逐渐明显,不能按正常发育程序出现应有运动功能和智力行为能力。部分脑瘫患儿常有智力低下、流口水、面容愚笨、语言、视力障碍等症状。注意观察小孩上述表现及定期到医生检察是可诊断的。

2、不能早期治疗:许多家长由于认识和经济方面等因素,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婴儿早期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脑的可塑造性强,代偿能力强,如果能早期给予适当的刺激,将对大脑的发育有很大的帮助。

3、过度相信手术:手术治疗目的是在康复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一定功能。但是手术不是万能的,只是脑瘫治疗的一种方法,也不可能达到完全解决脑瘫的所有问题。

4、药物治疗投入多:很多家长督促脑瘫儿长期服药,脑瘫的药物治疗在3岁后对促进大脑的发育价值不大。另外,大部分促进神经生长和脑修复的药物疗效并不是太理想,但这些药物一般比较昂贵,因此,许多家长感到经济方面非常吃力,更希望药物有神奇的功效。

5、不坚持康复:因为脑组织受到了损伤,在发育过程中,其脑功能是不可逆的,所以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是贯穿终身的。不论采取哪一种手段进行治疗都是综合康复的一个侧面。因此家长应有长期康复的概念。有些家长愿意花1-2个月陪小孩来院康复治疗,但回到家中,也就不再监督或指导小孩的康复练习。或因为看不到康复的短期效果而放弃康复,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应坚持长久的康复训练。

广东六一儿童医院专家再次提醒:一旦孩子出现小儿脑瘫的症状,请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督促患者坚持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