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碧山水图》轴】

南宋(1127-1279A.D.)/沈子蕃织款/缂丝/高88.5厘米宽37厘米

缂丝是著名的丝织艺术品。宋以来的著录中,也有写成“克丝”、“剋丝”、“刻丝”的,其含义相同。缂丝从质地分析,既不同于织锦,也不同于刺绣。刺绣是在某一颜色的丝织品上,用绣花针穿引花线,绣出高于丝织品表面的花纹。缂丝的花纹与底纹完全平齐。缂丝虽然和织锦都是经纬交织出花纹,但织锦用复杂的变化组织来织花,织物表面花纹清楚,反面有浮纬掩盖,花纹杂乱不清,织物厚实。缂丝用单层平纹组织织花,织物正反两面组织相同,花纹、颜色也完全相同,花纹边界有刻裂现象,织物匀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织锦和缂丝无论花纹、题材和形式设计都有不同的要求。织锦多实用品,花纹布局一般是以一个花纹单位向四方连续扩展。也有一些是按成品的形状和裁剪方法分布花纹,连接成一匹匹料的。织造时,预先由专门编织“花本”的“挑花匠”按设计花样编成“花本”,将“花本”装到织机的“提花楼子”上,由“挽花匠”坐在楼子上按顺序拉动经线,再由“织匠”出花纹。配合着投梭织纬,就能自动织而丝不用“花本”,主要由织工照着画稿在很简单的织具上从心所欲地用双手缂织成花纹。无论尺寸的大小,颜色的繁复,书法、绘画、挂屏、围屏、服装、铺垫、椅帔、宫扇、荷包等各类型的东西都可以缂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缂丝所用的是普通轻便的平纹木机。缂织时,先在织机上装上经线,穿好平纹综片和竹箝;再在经线下面挟上图样,织工透过经线可以看清图样中的花形和颜色,用毛笔将花纹轮廓描到经线上,按花纹轮廓,以各色彩丝小梭子分块逐步缉织成表面平织的花纹。这种工艺,不像普通织物可以用大梭通幅到头的织造。而是要按花纹轮廓和颜色交接的边界不断换梭,所以非具有高度熟练的技巧和艺术造诣的织工不能胜任。由于缂丝不用通梭,人们都称这种织法为“通经断纬”日本则称作“缀织”通经断纬形成花纹边界的刻缕效果,使缂丝的织纹如填彩,显现出特殊的装饰趣味。

通经断纬的织法,在新疆出土汉及南北朝时的毛织品中已出现。唐代的通经断纬织法的丝织品,即为缂丝。北宋时北方贵族妇女已用缂丝制衣服和被面。

沈子蕃缂丝《青碧山水图》采用了“渗和戗”、“长短戗”、“构缂”、“平缂”、“子母经”等方法。“渗和戗”是表现色彩由深到浅过渡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深浅两色的交替不绝对平均,并且是在色彩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纵向变化其深浅时使用。本幅山纹就是用“渗和戗”法缂成的。“长短戗”是利用织梭伸展的长短变化,使深浅两种纬丝互相穿插,在两色相互穿插的地方显出晕色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幅“长短戗”缂法也见于山纹。“构缂”是在纹样边缘以另一颜色的丝线构缂出勾边线,使花纹界划清楚。本幅所有的轮廓勾边线都是用“构缂法”织出的。“平缂”用于所有的平涂色块。“子母经”用于缂织文字和图章。此外,在山、云、水等处局部还以淡彩渲染,使景物阴阳远近,层次分明。这件缂丝运梭如运笔,不失分毫,线条勾勒有力,设色明丽天成。再现了江南大自然空灵开旷的情趣,又具有笔墨山水画所不能具有的工艺质感之美,是沈氏缂丝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是珍贵的文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