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1日傍晚,日本已经决定接受波茨坦宣言向盟国投降的消息传到延安,整个延安城顿时沸腾了。这天晚间满山遍野都是火的海洋,在人们狂欢之时,毛泽东的心情却如同后来所描绘的那样∶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日本投降后的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工作之忙碌到了空前的程度。据当时在他身边的同志回忆,毛泽东把办公地点移到枣园里的乒乓球桌旁。他一面处理事务,一面接见即将被派赴各地的领导干部和将领们,有时忙得无暇进食、饮茶。

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把刚刚成熟的瓜果和馅饼放在乒乓球桌上,毛泽东饥渴时,就一手继续书写命令、委任状、文告、声明等,一手抓起瓜果等食物,如风卷残云一般地塞进嘴里。

苏联出兵东北和日本投降来临之快,使中共中央确实感到突然。国民党在此之前已经得到美国的通报,并开始同苏联进行谈判;中国共产党却没有从自己的兄弟党——苏共那里事先得到任何消息,包括苏联对国民党进行的签约谈判,也完全对中国共产党保守秘密。

8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宣布苏联只援助国民党政府并要将东北交给国民党,这对长期以来对苏联抱有深切希望的中国共产党人不能不是一个重大的心理冲击。

与此同时,苏共致中共中央的电报要求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并说中共不能打内战,否则民族会遭到灾难,国家有毁灭的危险。到底是听从三巨头对中国的安排,服从苏联的指挥棒,还是把命运放在自己手中,一时成为关系到中国革命前途及中国命运的关键问题,也不能不使中共中央、毛泽东日夜焦虑,并进入最紧张的工作状态。

中国的东北在远东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近代一直是帝国主义争夺的重点地区。在当时,中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只有东北地区在日本统治时期建立起一定的工业基础。

在中国,谁掌握了东北,谁就在战略上占有巨大优势。在日本投降前夕毛泽东曾在"七大"上指出,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胜利的基础。国民党政府同样看重了东北,为了换取苏联把东北交给国民党,蒋介石不惜让出许多国家权益。

结果在中苏条约签订后,苏联就通知中共在东北的组织,表示苏联虽然同情中国革命,但是为了战后的和平,不能不将东北交给国民党接收。面对这种严峻情况,如果听从苏联的安排,东北很快就会落入国民党政权之手,中国革命斗争的前途必然十分不利。

当时,美国按照国民党同自己的关系来推测中共同苏共的关系,认定中共也会听从苏联的摆布。中苏条约签订后,美国政府和蒋介石都自以为得计,美国驻苏大使向政府的报告曾说∶"由于俄国的保证,中共讨价还价和企图获得军事支持的基础无疑地大受削弱。"可是他们没有料到的是,这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已经不是唯苏联之命是从的王明,而是毛泽东。自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已经完全走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在抗战期接近胜利时,八路军、新四军有正规番号的部队已经扩充到91万人;游击队和民兵据不完全统计有220万人。抗战八年共产党的力量足足扩大了几十倍。

苏军对日作战,不仅日本人蒙在鼓里,作为苏共的意识形态盟友的中国共产党也是事先未得到半分征兆。但苏军对日作战,还是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受鼓舞。

8月9日,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毛泽东在这篇500字左右的文章中,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欢迎苏联政府对日宣战这一行动,而且由于这一行动,对日战争的时间将大大缩短。但文中并未提及与苏军联合作战的问题,因当时毛泽东也摸不透斯大林的意图。

毛泽东文章发表一天以后,从8月10日深夜12时至8月11日下午6时这18小时之内,延安总部以总司令朱德的名义陆续发布了七道命令,其中的第二、第三、第六号命令规定了具体与苏蒙军配合协同事宜。

第二号命令,指示中国共产党所属部队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敌伪军投降,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原东北军张学诗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现驻河北、热河、辽宁边境之李运昌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第三号命令指示,为了配合外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进入内蒙古及绥、热、察等地作战,并准备接受日、蒙"敌伪军投降",贺龙所部由绥远现地向北行动;聂荣臻所部由察哈尔、热河现地向北行动。

第六号命令指示,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及朝鲜境内作战,现地华北对日作战的朝鲜义勇队司令武亭等立即统帅所部,随同八路军及原东北军各部向东北进军消灭敌伪,并组织东北的朝鲜人民,以便达成解放朝鲜的任务。

在发出第六号命令的不久,中共中央于 8月11日又发出内部指示说∶"说明这个命令为对外宣传,抢先取得优先地位而发"。苏军能否允许中共进军东北,这在当时还摸不透。因此,只能派冀东李运昌部进入东北,进行战略侦察。

此后,中共中央根据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华民国与苏联友好同盟条约》中,苏联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条款、再派林枫率领1000 多干部从延安起程到东北,命冀东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配合苏军攻克山海关之后,迅速向辽宁挺进,于9月6日进入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