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博,却看到了这么几条令人痛心的热搜内容:

#大连理工#

#大连理工通报一研究生实验室身亡#

于是我决定重新再写一篇来阐述化浪对这件事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他是也是学化工的,就去了解一下事件的详情,这位同学竟然用诙谐、调侃的语言留给了这个世界最后一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么,他的压力真的大到了极致,不用这种办法就不能够表达。

要么,他本来就是一个天生幽默的人,却被压力重重压垮。

看完之后也是又压抑又难过,其实,他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罢了。

遗书曝光之后,4个细节让人不寒而栗。据悉,这名研三学生,今年25岁,正在准备公务员备考。满篇遗书都是诙谐调侃的语气。这封遗书文字,截图的时间是凌晨12:50左右,发到网上的时间是凌晨2:00整,中间他思考了一个多小时,也许他犹豫过,最后还是选择在指针指向2点的时候,下定了决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我看到网上很有多喷子在喷这位同学,不就读个书吗,有自杀的必要吗?

我只能说,如果不能感同身受,就不要肆意地妄加批判。作为曾经化工专业的一员,我想说,化工专业的压力真的很大,如果本科毕业了还好,但是还要继续考研的话,这个压力就会成倍地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读研的时候,看着已经毕业的同学每天晚上晒旅游、美食、电视剧是会很羡慕。

而我们,泡实验室是日常,日常就是早8点到晚11点左右,一周工作六天半,几乎一睁眼就就又来到了实验室。当然在实验室的时候也不是一直都在工作,也有玩的时候。多的也是坚持和自我调节。

悲剧事件频发,谁来关心研究生压力?

近年来,有关博士自杀的事件屡屡发生,基本都和科研压力大或者学业路途坎坷无法毕业有关。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同样身在科研圈的我们都痛心不已。

为什么经常有怀揣科研梦想的研究生选择结束年轻的生命?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每一次,在这样的新闻过后,这才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科研人的压力有多大?

在机器之心的一项调研里,67% 的研究生说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至少有一次感到绝望;54% 的人情绪低落,无法正常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读研究生并不是一种乐趣或个人的充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博士期间‘心跳’波动图,第二年到第三年是心态最接近‘崩溃’的时间

Nature曾发过一篇文表明,比利时Flanders的一些PhD学生发现,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是受过高等教育学生的两倍以上。

这群博士生中有三分之一目前已经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有患上心理疾病的风险。对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约四分之三的博士生承受着‘高于平均水平’的压力。

在这种强压下,有时候你会发现,“活着”就是一种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后台,也经常有小伙伴留言告诉我们自己读研期间的心路历程,不少人的叙述中,都带着点对读研期间压力的看法和见解。

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注定是辛苦的、波折的、时常遇到不快的。因此,我们要更坚强、更有韧劲,去面对这一切。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也别轻易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