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谈风流名士,魏晋时期恐怕是涌现最多的。魏晋时期名士们的生活方式也称之为“魏晋风度”。这个词最早出现于鲁迅先生的一篇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该篇演讲主要阐述了汉末魏初文章的特点主要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而到了建安七子时期文章风格为慷慨华丽,悲凉激昂。以及当时名士们的风尚--服五石散和清谈,并分析了服散所导致的名士们为何衣大,穿屐,散发的原因。接而引出竹林七贤好饮酒,东晋陶渊明隐居避世的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竹林七贤)

魏晋时期,国家的政权不断地更迭,社会动荡不安,充斥着痛苦。但同时也是思想最自由解放的时刻。而谢安就处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下。

单论谢安家境,父亲是太常,堂哥又是镇西将军--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优渥的家境给了谢安相对很大的自由空间。所以也造就了他可以醉心山水,诗酒人生的前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谢安像)

起初年轻时的谢安是无心仕途的。他并非是无才之人,也不缺征辟,器重他的人。事实上,论才华,年仅四岁的谢安就已经被桓彝啧啧称赞,寄予厚望。年少时也得到许多人的起用,其中就有王濛和王导。就连朝廷也曾征召他入司徒府,为尚书郎、琅玡王友、吏部郎,也通通都被他拒绝了。说白了,一句话,不乐意。就是这么有个性的一个谢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谢安雕像)

庙堂之上看不见他,但是在那场永和九年由王羲之主办的修禊集会--兰亭集会中一定找到他的身影。在临安山的石洞深谷里也可以听到他由衷的沉醉夸赞。泛舟在波涛汹涌的海上,他镇定自若,乘风破浪。仿佛他本就该这样,纵情山水,与好友们一同交游,吟诗作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兰亭集序》王羲之作)

本以为自己可以这样一生隐居避世,然而谢安的弟弟谢万却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北伐的谢万不仅没有鼓舞士气还误报了军情,最后仓皇逃跑,被贬为庶人。谢家的权势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了不小的威胁。此时年近不惑之年,偏安东山一隅的谢安不得不出山,入仕途做官,来维持谢家在朝堂上的权势地位。也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东山再起”故事的典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山再起石碑)

告别了隐居的逍遥日子,谢安开启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为官生活。不像别人的仕途不顺,谢安仿佛顶了某种光环,一路的顺风顺水。

整四十岁的谢安找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份“全职工作”—桓温的帐下司马。桓温对他十分器重,二人也相谈甚欢,但谢安怕自己最后不能全身而退。仅一年,他便借口谢万之死离开了桓温。再相逢已是十年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桓温的形象)

此时的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为重建威望,立了晋简文帝为自己的提线木偶,但新帝在位一年不到便驾崩了。桓温没有等到晋简文帝的诏书,于是带兵入京朝见新帝--晋孝武帝。一时间风云突变,人们纷纷揣测桓温背后真正的目的。时势造英雄,谢安和王坦之在太后的受命下来到新亭迎接假意朝见的桓温。最后凭借着谢安的智慧和从容不迫,桓温迟迟没能有所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谢安像)

桓温的野心没有得到满足,病重期间的桓温不断地暗示孝武帝给自己加九锡。意思很明显—孝武帝别干了,让我来!但谢安却迟迟不松口,谎称修改奏折,一改就改了十多天,桓温的病却等不起。桓温人生最后的阶段就在这样无望的等待中被蹉跎了。他怎么也想不到曾经自己那么器重的谢安,最后却成了他晋升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荣封九锡)

送走了桓温,57岁的谢安又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前秦军队的不断壮大,在一次次的交战中,晋朝一直处于劣势状态。显然前秦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晋朝的政权。朝廷慌了,加封谢安为司徒,又被他拒绝。只接下了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假节的职务。时候到了,又乘机把自己的侄子谢玄推荐给朝廷镇守广陵。谢玄也的确不负众望,四战四胜,给谢家长了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谢玄像)

但真正让谢安在历史上名声大噪的还是那场以多胜少的战役—淝水之战。

当时晋军只有七八万人,而秦军的兵力达到了八九十万。但是打仗不能仅凭军队数量。毕竟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也不少,例如: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决胜之战—鄱阳湖水战、燕王朱棣在起兵反抗过程中,与李景隆的白沟河之战、以及我们最熟悉的三国中孙刘联军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都向我们论证了这个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淝水之战地图)

大战在即,谢安只是沉默下棋。告诉谢玄:“朝廷已有安排”。大战结束,他仍在云淡风轻地下棋:“小儿辈,大破贼!”。看似镇定自若的背后,实际是送走了棋友后高兴的把木屐都踩断。他不是不担心,但是这种大战面前自乱阵脚的行为无疑是挫伤了士气。他能做的只有沉得住气,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安下棋场景)

淝水之战对于晋朝的意义可能是击退了秦军,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但是对于谢家却是让这个家族再度走向繁盛。喧嚣过后,谢安深知自己手中的权利已经过大,加之会稽王司马道子的构陷,在人生的最后,他借口救援苻坚,远离朝堂,请兵北伐,手中的权利也慢慢回归到了晋朝。给自己保留了最后一份体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谢安墓)

谢安的一生我们后人只能仰望--在做风流名士时保持了自己的真性情,随意潇洒。在入朝为官时,也懂得权力的张弛有度,推动谢家再登高峰。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即使再强盛的世家大族,经历了历史的浮沉后,只徒留断壁残垣。虽然我们对一个时代投注了目光,最后它也只能凝缩为历史上的一个点。但这个真实存在过的谢安,却能在乌衣巷里站成了永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乌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