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手头刚好有两张招聘宣传单,大家先瞅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中航工业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这张是试飞院的,也就是阎良爬墙党最常打交道的一个机构。宣传单内容比较丰富,背景、未来、优势,以及应聘人员最为重视的专业需求和福利待遇也有提及,基本达到了宣传单的及格线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航发西安动力控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至少从这份宣传单内页上,咱们是丝毫看不出来中航发西控到底是在做什么工作?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工作地点在哪里?薪资待遇如何?关键信息的缺失,让中航发的招聘显得非常诚意不足。中航发的工资究竟能开到多少呢?兔子手头也有一张表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9000是公积金、住房补贴和暖补全部算上的水平

飞行器设计相关专业从工资待遇上来说一般是飞控>飞制>飞设>发动机(能动\飞动),中航发工资待遇在国企当中也是属于垫底的存在,西工大博士去中航发设计方向(设计方向一般不要硕士)首年工资到手超过6000就是超出常规的水平。别提什么国企隐形待遇,西飞(西安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本硕还能保证六险两金到手6000呢,中航发这个待遇着实有点磕碜。

中国航空发动机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航空发动机整体落后于世界水平和2015年提出的“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的战略发展专项计划的大背景,是推动中航发从中航工业体系中独立出来,摒弃传统的一型号航空发动机与一型号飞机设计配套的工作模式的主要原因。我们希望中航发走出一条中国航发自己的发展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想总是很丰满,但是现实那就是骨感异常了。中国航空发动机最大的缺陷是什么?兔子知道不少人会觉得是材料方面的差距,但是兔子作为半个航空工业从业者可以非常明确得告诉诸位,航发材料方向咱们绝对是世界第一梯队,至于制造方向,通过各种手段进口而来的国外机床也尚且够用。而发动机设计问题,才是真正限制中国航发发展的绊脚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大部分是依靠进口国外先进发动机进行仿制,从苏联进口的发动机有时候还能附上几张简单的图纸,方便咱们维修作业。而从西方国家进口的发动机,就别指望能给你一丝一毫发动机以外的资料。再加上过去几十年,航空发动机设计要求与飞机型号要求高度绑定,可以说中国航发很少有扎扎实实完成技术迭代的机会,而设计水平这种东西是正正经经仿真、试制、上试车台跑出来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言。

航空发动机教育在中国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航空发动机设计能力缺失的前提下,中航发从中航工业下独立出来的目的就非常明显了——路得一步一步走、饭得一口一口吃。从涡喷开始,到大涵道比商用涡扇发动机和小涵道比军用涡扇发动机,先把设计流程走通了,才有底气喊出来追逐世界先进水平的底气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动专业二级学科

其实问题就出现在这个“把设计路线走通”这件事上。与另外一个倍受关注的芯片问题比较一下,之前为了提升国内芯片设计制造水平,咱们把集成电路设置成了一级学科,但是中国大学教育的学科设计并没有将航空发动机专业单列为二级学科,成体系的航空发动机设计教育在国内基本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以能源与动力专业在全国保二争一的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举例。西交是中航发西北及西南地区主要高端人才来源,但是从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系所设置中咱们明显可以看出来,能动专业是从锅炉和燃气轮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且后期发展方向在于新能源动力方向。至于航空发动机只是机械工程学院下属的一个研究所,连一个系部的指导教师都凑不齐,发展自主航发设计教育就更是无根之水了。

“两机专项”能否逆转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之后,国家应对航发落后现状,在十三五发展计划中提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发展专项”,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谓的两机专项计划。两机专项总拨款超过千亿,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促进中国航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是这笔钱到底落地情况如何,顺利流入航空发动机领域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高校航空学院教师简历 是不是感觉和航天没啥关系

最近几年,各大985高校都开始组建自己的航空学院,包括且不限于: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厦门大学等。这些航空学院主要从高校原本的机械、力学、电子信息等专业重组而来。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一批航空学院的设置背景是2015年之后国家大力拨付航空发展经费,航空项目支持力度飞速上涨。教授们把自己的项目挂个航空的名字就能拿到大把的经费,当然使得航空相关的论文出现井喷状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某985高校这清一色的寿命预测文章究竟质量如何,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兔子只能说,这些老师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发挥的最大作用可能就是鲶鱼效应,给航发设计这一潭死水多几分活力吧。

(鲶鱼效应: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航发专业就业情况

说完了学院和老师,咱们再说说学生的情况吧。以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2019年硕士毕业去向为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空发动机相关的航空工程与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选择继续读博深造的在百分之十左右,整个学院只有流体机械与工程专业深造一项较高。动力与能源学院出国出境人数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在全世界航空发动机技术封锁的大背景之下,这些出国的孩子除了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外也没有其他的去处,这种被动“闭门造车”的教育大背景之下,希望培养出具有先进国际视野的航空发动机设计人员,着实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工资待遇问题,西交能动的孩子经常戏称自己是烧锅炉的,拿着顶尖的高考分数,干着烧锅炉的活,有的时候工资连真正烧锅炉的可能都比不上。真的不是兔子在劝退,生活压力太重,指望着奉献精神与梦想又能走多远呢?

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限制于文章篇幅和兔子的个人水平,本文只能从较低的视角看待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过程之中的几点现状。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随着两机专项的千亿经费逐步落实,航空发动机专业在2019招聘年的待遇相对于过去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各大航发子公司也推出了廉租公寓与购房补贴等计划。中航发诞生尚且不足十个年头,但是确实对一潭死水的国内航空发动机市场产生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根现在、踏实发展、展望未来,前路漫漫,中国航发发展突围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