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历史文化景区改造升级的“大同模式”可以说已经遍地开花,仅仅在山西这片土地上,一座座古城通过改造升级,逐渐开放。耿彦波是文旅景区“大同模式”的缔造者、传播者,而在浙江省丽水市有两个县,前后有3次组织学习“城建市长”耿彦波的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大同模式”随处可见,但是十多年前,这种模式却饱受诟病,遭遇到了很大危机。

耿彦波来大同之前,云冈石窟因为资金问题,迟迟得不到全面保护。景区临近煤矿,附近公路上有大量运煤重卡经过,空气中含有大量煤灰、粉尘,给石窟内的大佛披上了一层“黑色袈裟”。而伴随大气污染而来的酸雨也在侵蚀着云冈石窟的文物。景区附近的几个村子迟迟拆迁不了,让云冈石窟一度面临着失去“世界文化遗产”头衔的处境。

耿彦波克服重重苦难,争取到了17亿元财政资金用于云冈石窟景区保护升级工程。景区附近村子的拆迁工作很快就拆迁完毕。耿彦波组织设计了一整套景区升级方案,立即开启了热火朝天的景区改造工作。

然后,一篇负面新闻的报道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云冈石窟景区升级的关注。报道的描述带很强的负面引导,将景区升级直接与“文物破坏”“文物造假”联系在了一起,引起了众多文化学者和文物保护工作者对此项目的不满。

耿彦波超前的设计理念不被理解,果断刚毅的执行力更成了很多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噩梦,批评声不绝于耳,媒体争相转发报道,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关注,点名批评大同市对云冈石窟景区改造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

国家文物局直接派工作人员到项目现场进行考察,要求立即暂停项目施工,并正式提出了约谈通知。耿彦波亲自跑北京进行约谈汇报,当面接受国家文物局领导们的质问。

云冈石窟是北魏皇家园林,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物遗产,国家5A级景区,如果有人要破坏该景区的文物,势必引起重点关注。而云冈石窟景区这次升级改造,主要的争议点有几个:一、新建了一批景区配套建筑设施,使景区的风貌容易误导游客,“不知真假”,甚至“以假乱真”,这是对历史文物的不尊重。二、景区改造没有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论证,新修的人工湖可能对石窟的墙体、塑像、壁画等产生侵蚀损害,造成不可能挽回的毁灭性后果。三、程序上违法,没有经过审批就先动工改造,“先斩后奏”的高风险做法不可容忍。

耿彦波在北京认真汇报了工作,并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一、中国的文物以土木建筑为主,现在能看到的文物多数经过历朝历代的修复,没有完全经过修复的古建几乎没有,文物古建只有经过修复维护,才能得以更长久的保留,不修缮维护,文物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自然消失。

二、云冈石窟中,新建的人工湖面积并不大,只有0.8平方公里;大同气候干燥,以前空气污染严重,酸雨、煤灰、居民生活的排放物等都对石窟有害,建设人工湖不仅可以美化景区环境,而且希望对景区的小生态能有所改善。湖与石窟的距离有100多米,位于东南方,而大同主要刮西北风,并不能将湖水吹到石窟上形成破坏。国内其它几大石窟,附近几乎都有河流湖泊,并没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北魏石窟:“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说明在北魏修建云冈石窟的时候,附近本身就有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景区升级项目,从历史风貌,到科学论证,其实都是请专家做了充分研究论证的。几十年前,石窟附近还有一条河,不过近些年随着生态的恶化,已经干涸了。

三、最主要的问题,是程序上没有经过审批就动工,确实存在流程上和法律上的问题。但这是因为审批流程太长,而大同的重点项目太多,怕耽误工期,才着急动工,诚恳表示愿意接受批评,但同时,希望能加快专家研判和审批的流程,希望对云冈石窟景区改造方案给出宝贵意见。

于是,国家文物局决定二次探访云冈石窟的项目改造工程,派专家组对方案进行仔细研究,对景区实际情况进行认真查证。最终,批复了同意云冈石窟景区的改造升级项目,使得云冈石窟历史上“山堂水殿、烟寺相望”的景观得以重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冈石窟山堂水殿

经过这一次惊心动魄的云冈石窟景区改造事件,耿彦波的文物保护观念得到了宣传,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认可。其中包括当年约谈耿彦波的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他早已经成了耿彦波的粉丝,成了大同这座城市的朋友,明确肯定了耿彦波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2020年,大同举办“开明文化论坛”,单霁翔又一次来到大同,在演讲中,他回顾了大同对文物保护做出的不懈努力、对文化发展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霁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开明文化论坛,单霁翔演讲

另一位文化学者,是著名作家余秋雨,他与大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样有过多次亲密接触。2010年他在大同做了一次激情澎湃的演讲《大文化,大古都》。2011年,他再次来到大同,访问云冈石窟时,激动写下:“中国由此迈向大唐”。他对耿彦波的感动事迹、发展中华文化的贡献,激动万分,对耿彦波为民请愿鞠躬尽瘁的人格肃然起敬。耿彦波获得“2011中华文化人物”,余秋雨亲自为他颁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余秋雨在云冈石窟考察时题字

如今10年过去了,耿彦波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接受,云冈石窟景区几乎每年都会推出新景点、新玩法,不断向游客升级旅游体验,受到好评不断。

2020年5月,习总视察山西,来到云冈石窟,实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将云冈石窟的旅游热度推向了最高潮。而在此之后,多所大学陆续开设“云冈学”研究学院,让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研究工作不断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

而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前人的艰辛付出,他们的思想理念,也在后人的不断完善和实践中,将光芒照向了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