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宝黛恋情的关系,薛宝钗常常被误认为是一个用尽心机拆散宝黛的认为。《红楼梦》中,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这一情节,因此常被认为是宝钗首次显露心机的一节。

她为了让宝玉了解并认同“金玉姻缘”的说法,假借斟茶之名,让丫环莺儿讲出金玉之说。

然而这种猜测真的成立吗?宝钗莺儿上茶,真的是提醒她,让她把金玉之说告诉宝玉吗?

1莺儿没有洞察宝钗意图的能力

1莺儿没有洞察宝钗意图的能力

宝玉临时决定前来探望宝钗,这是宝钗无法预料的。所以说,若宝钗想要暗示莺儿说出金玉姻缘之说,定然是临时的。

想要这种“临时”成立,就需要一个大前提:莺儿是个聪明灵透、且听宝钗指挥的姑娘。

莺儿这个丫头真是如此吗?

第三十六回,玉钏儿便向一张杌子上坐了。莺儿不敢坐,袭人便忙端了个脚踏来,莺儿还不敢坐下……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

莺儿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样的?有些娇憨,有什么就说什么,毫不掩饰。比如她去给宝玉打络子,宝玉和袭人都让她坐,她却不肯。若说莺儿很讲规矩才不肯就坐,然而同行的丫环玉钏都就坐了,宝玉与袭人再三请她坐下她都拒绝,显得不大近人情。此处可看出她行为处事不懂变通,也是不是个懂得看人做事的丫环。

第五十九回,莺儿道:“别人乱折乱掐使不得,独我使得。自从分了地基之后,每日里各房皆有分例,吃的不用算,单管花草玩意儿,谁管什么,每日谁就把各房里姑娘丫头戴的,必要各色送些折枝的去,还有插瓶的,惟有我们姑娘说了,‘一概不用送,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究竟总没要过一次。我今儿便掐些,他们也不好意思说的。”

比如大观园改革之后,宝钗行事力求与所有管林园的婆子毫无瓜葛,但是莺儿却不考虑这些,只想着找折柳摘花的理由,完全没有领会到宝钗言行背后的真正意图。

这些都说明,莺儿不同人情世故,又揣摩不出主子姑娘行为背后的意图。这样一个丫环,不论如何都不可能仅凭宝钗让她倒茶这一句话,就知道宝钗这是让她把金玉之说“露意”给宝玉。

再者,莺儿又是个情绪使然的人,凡事却不见得真的就听宝钗指挥。

第二十回,宝钗见贾环急了,便瞅莺儿说道:“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还不放下钱来呢!”莺儿满心委屈,见宝钗说,不敢则声,只得放下钱来,口内嘟囔说:“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和宝玉玩,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宝钗不等说完,连忙断喝。

比如莺儿与贾环赌钱,因为贾环耍赖儿而对主子爷们儿生气,宝钗因此教训莺儿。若莺儿真是宝钗说什么就做什么的丫头,那她也就不会有后面那些得罪贾环的话说出口。

所以总体来看,莺儿的眼力见儿、灵动性、服从性,都不足以让她在宝钗让她上茶的时候,洞察宝钗的意思,并露出金玉之意来。这就说明,莺儿点出“金玉”之事的话,并非是宝钗授意她说的。

2宝钗没有“露意”的打算,更无必要

2宝钗没有“露意”的打算,更无必要

第八回,宝钗抬头,只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含笑答说:“已经大好了,倒多谢记挂着。”说着,让他在炕沿上坐了。即命莺儿斟茶来,一面又问老太太、姨娘安,别的姊妹们都好。

宝钗自打宝玉一进门,就已经吩咐让莺儿去给宝玉倒茶喝。这是他们的待客之道。然而从后面的情节来看,莺儿并未去倒茶,依旧呆在那里,直等到宝钗二次叫她。

第八回,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

宝钗此时已经在贾府呆了好一段时间,此时红楼作者才开始让她用一种审视的目光去观察宝玉的品貌,这就说明此时宝钗正在“相看”宝玉。若宝钗真的有心让丫环莺儿点破金玉之事,还先吩咐莺儿去倒茶,万一莺儿去倒茶而错过了品鉴通灵玉的环节,她岂不是白做盘算了?

再回过头来说,宝钗真的有“露意”的需要吗?并没有。

这次宝玉前来探望宝钗,二人才开始细细品味对方的相貌、品格,正是“相亲”的意味。在那个婚姻无法自主的社会里,两个孩子相亲,必然意味着双方父母已经有了意思。既然他们双方家长已经沟通过家务事,自然“金玉”之事王夫人也是心知肚明的。

那么,金玉之说又怎么可能要让宝钗这样一个闺阁女孩儿去告诉男孩儿呢?必然在此之前,王夫人就已经跟宝玉说得大概了,根本无需女孩儿自己表明婚姻意图。

第八回,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所以说,宝钗万没有借莺儿之口来露金玉之意的必要。因此,当莺儿想要把金锁的来龙去脉给宝玉讲个清楚的时候,宝钗才会在她没把话说完就及时阻止。

那么,宝钗在品鉴通灵玉的时候,只要自己看就可以,为何还要在看过通灵玉之后,又特意念出正面的文字来呢?

3宝钗深知莺儿的心思

3宝钗深知莺儿的心思

宝钗第一次吩咐莺儿斟茶,是在宝玉才进屋的时候。莺儿并没听从吩咐,一直在旁边看着他们说笑,这其中必定有原因在。

这个原因并非是莺儿担心自己若出去倒茶,只留下姑娘和宝玉两个人在屋里,似有不妥。因为当时宝玉前来探望宝钗,并非只身前来,而是带了好些婆子跟从的,大没有瓜田李下的嫌疑要避开。

那么莺儿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就只有一个原因,即,莺儿本身就很想细细地看看宝玉。

莺儿作为宝钗的贴身服侍的丫头,将来必定作为陪嫁,跟随宝钗嫁人。莺儿作为陪嫁,是可以选择的,或者将来嫁给别人,或者被姑爷收入房中。而从莺儿的态度来看,她似乎很是中意宝玉。

第三十五回,宝玉道:“宝姐姐也就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莺儿抿嘴一笑。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好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

比如在第三十五回,宝玉细品莺儿的娇憨婉转,心里很是喜欢,这才问她一些有所冒犯的话,即说她将不知谁有福气消受他们主仆两人。言谈中,宝玉已经在想未来之事,表达自己相中莺儿的意思。

按理说,宝钗本就很好,莺儿若真要推销宝钗,也得是对着贾家长辈做推销才是,犯不着跟宝玉推销,毕竟当时的婚姻讲求父母之命。

那么莺儿这种看似不合时宜的“推销”,就是暗含着她自己的意图的。

莺儿本就相中了宝玉,所以宝玉的话虽然冒犯,却是说到了莺儿的心里,她才不会觉得这话是冒犯了自己。莺儿作为一个女孩子,不可能正面回答这样露骨的问题。她后面看似推销宝钗的几句话,实则正是含蓄地对宝玉做回应,意在表达自己也很相中宝玉。她很认可宝玉的话,将来也想跟从姑爷做房里人。

对于莺儿这样一个小丫头来说,她没有什么眼力见儿、见识面儿。将来若能给宝玉这样的公子哥儿做小妾、房里人,她肯定很是欣喜。所以先前第八回时,宝玉前来探闻宝钗,是宝玉、宝钗互相相看之时,亦是莺儿相看宝玉之时。

善于体察别人需求的宝钗,必是看出了莺儿的心思。所以在品鉴通灵玉之后,才会特意将玉石正面那些成双成对的文字念出来。这是在念给莺儿听,遂她的心意。

宝钗那句“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更似是在问莺儿:你想知道这块通灵玉是什么样的,此时你也听我念了上面的字,满足了你的心意,怎么还呆在这里不动,还不去倒茶?

莺儿“微露意”的一句话,“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虽说在宝钗看来很是多余,大不必挂在嘴上说出来。然而,在整个金玉姻缘的故事上却是个重要线索。莺儿能说出和尚的“癞头”特征来,就足见金玉之说真的是有来历的,并非薛家杜撰。

细数名著,共话人间——关注 不做惆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