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财务人员对零申报都不陌生,实际操作中,也有不少零申报的情形,但是对其概念却模糊不清。长期零申报存在哪些税务风险,普遍存在的误区,预警指标,可能产生的影响。小税官结合了实际案例进行总结,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案情简述

佛山第一稽查局于2017年7月-2020年9月对佛山某贸易公司2016年10月-2017年6月期间的涉税情况进行检查,根据金三税收管理系统查询,该公司2016年-2017年1月均为零申报;申报所属期2017年2月申报销售收入5,950,543.66元,销项税额1,011,592.38元,进项税额1,624,816.40元,全部进项均为海关缴款书,留抵税额613,224.02元,应纳税额0元;所属期2017年3月销售收入为2,945,085.63元,销项税额500,664.47元,进项税额0元,上期留抵税额613,224.02元,应纳税额0元;之后再未申报。稽查局判定企业为申报异常,再根据企业其他情况,对企业所开的89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定性为虚开发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零申报是什么

零申报是指在税务机关办理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当期未发生应税行为,按照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应向税务机关办理零申报手续,并注明当期无应税事项。

简单来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果当期没有销项税额,且没有进项税额,才可以零申报;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当期未经营,收入、成本、费用都为0才能零申报。一般情况下,只有经营筹备阶段或准备注销阶段的企业会出现零申报,上述案例中连续13个月零申报,不符合经营实际,引起了税务机关的稽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零申报预警指标

1. 连续增值税零申报或负税申报超过3个月,属于异常申报,列入重点对象。

2.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累计增值税零申报或负税申报超过6个月,属于申报异常。

长期零申报的影响

1.对长期零申报并且持有发票的纳税人,发票降版降量。同时,税务机关通过核查,可以按照相关规定采用成本费用公式核定纳税人收入。

2.税务机关将纳税人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纳税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发现其存在隐瞒收入、虚开发票等行为,要求其补缴当期税款与滞纳金,并可按规定对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移送稽查。

3.纳税人为走逃户的,按规定纳入重大失信名单并对外公告,同时利用系统核查“受票方”,核查其是否存在善意取得虚开增值税发票、恶意串通等情况,并按照规定进行查处,同时影响企业纳税信用等级,纳税人直接评定为D纳税人,承担D纳税人后果。

总结一下,纳税人一定是当期未发生应税行为,才能进行零申报,一般都为经营筹备阶段或准备注销阶段的企业会出现零申报,其他企业,如果长期零申报是不符合实际经营的,极易引起税务稽查。案例中的佛山贸易公司就是因为长达13个月零申报以及后续未申报引起税务稽查,从而被定性虚开发票。想要了解更多税务风险,“小税官”智能税务AI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记账报税存在的税务风险,并提供相应视频分析及专家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