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传出的全面停产消息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尽管大众出来辟谣并没有到全面停产的地步,且不影响目前的汽车交付和维修业务,但承认了芯片短缺是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的一个严峻态势。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汽车面临芯片断供?这种情况会向其他行业蔓延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

很多人看到“芯片断供”这几个字眼,又以为是太平洋彼端的某国作祟,但这次还真跟它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知道,疫情自2月份起开始蔓延全球,而在这期间,很多地区尤其是欧洲,几乎所有制造业工厂停摆,而像马斯克那样在5月份强行要求特斯拉工厂复工的老板毕竟还是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导致产能下降的势头已经十分明显,之所以在前期供应链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是因为全球消费需求下降,芯片库存已足够供应。现像我国疫情管控良好的国家,消费开始逐渐复苏,上行的需求导致芯片库存吃紧,而此时全球疫情的第二波高峰也席卷而来,近期东南亚的组装工厂也因此而停产,导致芯片供应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不仅仅是芯片,因为疫情而导致的产能不足问题会逐渐在各行各业暴露。

高端芯片过度依赖进口

高端芯片过度依赖进口

另一个原因当然是芯片的国产化仍然不足,尤其是高端芯片,比如本次大众闹出的停产传闻,很大原因是因为中高端汽车的关键部件ECU(电子控制单元)和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供应商主要是德国企业大陆集团和博世,而这些供应商的芯片生产组装生态均不在国内,只要国际大环境有相关的风吹草动,产能都会受到极大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芯片生产和组装的产业链也并非只为汽车行业服务,我们熟知的手机行业,机械制造业,物联网产业均需要芯片支撑,在多方需求回暖的态势下,上游的晶圆厂商连自己的国内需求都无法满足,更何况海外订单。

再者,老美早前的禁令,也侧面让芯片产能吃紧。如华为赶在9月14日前不惜成本大量囤货,创下了历史最高1800多亿元的芯片库存量!而中芯国际在前半年面临可能的禁令风险(现已成事实)也在加急配备芯片制造相关的原材料以应对可能的制裁,可想而知整条晶圆制造产业链由原材料供应到库存再到产能都被加速消耗,短缺现象不可避免,只是现在疫情的卷土重来使全球产能一时也难以恢复,致使芯片紧张状况愈加严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丢掉芯片供应后果不堪设想

丢掉芯片供应后果不堪设想

不管哪个产业,只要相关供应链断裂,打击都是致命性的。

在这里说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我们知道,爱立信在90年代曾经是风光无限的通信行业龙头,而它在手机市场的没落却恰恰是因为一场工厂里的火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0年,爱立信的一个关键芯片供应商是飞利浦。而在当年3月,飞利浦的一个工厂因被闪电击中发生了火灾,当时由于火势很快就被扑灭,飞利浦这边也通知了爱立信发生了火灾,但已经扑灭,工厂在一周后恢复生产。爱立信的采购经理查看了该芯片库存充足,工厂一周后恢复生产问题不大,于是没有进一步向上汇报以及对工厂实地考察评估。

但是,后来飞利浦发现大火的烟尘污染了制造晶圆芯片的无尘室,导致飞利浦连续数月也无法恢复生产。此时爱立信察觉回头进行补救为时已晚,其他供应商已经被友商签约没有剩余产能。结果导致了该年爱立信的新机推迟发布,直接损失4亿美元,而因为错失了市场先机,导致市场被诺基亚等其他友商抢占,手机地位从此一去不再,最后沦落被索尼收购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谁抢占更多的供应链资源,谁就能在市场赢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和机会,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芯片荒会向其他行业蔓延?

芯片荒会向其他行业蔓延?

从上面分析来看,只要全球疫情还在恶化,产能还不能恢复的情况下,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受到波及,比如我们的手机行业,精密制造业,航空航天业,以及军工等需要大量高端芯片的行业都将受到影响。

我们只能期望已验证成功的疫苗能快速量产,在疫情得以控制的状况下,产能才能快速得以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同时,各大制造企业也应加快工业智能化的进度,让“无人工厂"尽快普及应用,减少因人为因素(如疫情管控,工人罢工等情况)导致的产能下降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我国也必须与这些关键芯片的企业合作磋商,建立本地化的生产供应链,尽可能实现生产环节的国产化,这样才能最大保证国内的需求得以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