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看中原帝国体系内几个大一统王朝的疆域图。除了唐朝曾经短暂控制过北方草原地区外——元朝属于外挂选手,我们暂且不论,大部分时间,中原王朝的核心区域其实就在长城以南所谓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内的传统农业区,然后通过游牧区与藏区之间狭窄的河西走廊控制西域。西域还需要在王朝兴盛时期才能控制,一旦转衰首先丢失的也是西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一统王朝疆域图

看看清朝地图,这样看起来就顺眼多了:长城以北,西北地区经常与中原王朝纠缠的游牧地区大多置于统治之下。满清疆域与其他大一统王朝的区别在于加强了对“传统边疆”地区的统治。不夸张地说,满清奠定了中华民国以及今天共和国的领土基本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疆域图

与以往的大一统王朝一样,满清同样面对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同样进行了数十年上百年的战争纠缠,但不同的是满清最终对游牧地区进行了有效统治,并维持至王朝灭亡。那么满清是如何做到的呢?

到满清时期,火器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以火炮为例,据《清朝文献通考》记载,滞后共装备有三大类火炮:红衣大炮、冲天炮——西方称为“臼炮”,为现代迫击炮的前身,子母炮以及神机炮等。其中以红衣大炮身径比大,射程远而威力最为强大,也是清军主要装备的火炮,需要指出的是,清军的冲天炮已经可以发射爆炸弹。清军装备的单兵火器主要为兵丁鸟枪和抬枪,这是两种火绳枪。更先进的燧发枪其实已经传入中国,但仅限于少量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军装备的神机炮——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在清军对蒙古准噶尔部的乌兰布通战役、昭漠多战役和额尔德尼昭之战,对回部大小和卓的黑水营之战,以及对大小金川的战争中,火炮与火枪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装备了当时东方最先进的火器,但清兵与当时主要敌人蒙古军队的战争,并不是前近代火器与原始弓箭的对话。因为准噶尔部也从他们的盟友沙俄那里得到了火器支援。清军装备火器的意义在于,使步兵拥有了面对敌人骑兵而不动如山的实力,克制了蒙古骑兵的机动性优势,在步骑协同之下迫使敌人打对攻战,随后以雄厚的综合实力将敌人碾压至死。
不过有朋友要问了,大一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战争,大多都取得了期望中的胜利,但大多也都因长期战争以致国疲民敝,那为什么还是只有满清能够维持长久的有效统治呢??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生产的发展必然推动人口数量的增加,从这个角度看,人口数量是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而单从人口指标上看,满清的国力无疑远胜以往的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王朝中,汉唐人口基数是千万级别,到宋朝破亿,明朝盛期大约在1.2亿-1.5亿之间。而清朝康熙初年人口大约为9000万,短短一百多年便增长至近3亿,而这一百多年也正是满清政权与蒙古及回部军事纠缠最为集中的时间。

满清农业发展迅速,主要是由于大乱初定民心初定,政府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同时耕地面积相比明朝又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大,据李根蟠著《中国古代农业》记载,清代耕地面积由明代的7.84亿亩扩张到了11-12亿亩,新增耕地主要来自于边疆山区土地的开垦。最后就是农业技术的发展。另外需要提一下的因素是新作物的扩种,主要指玉米、马铃薯和甘薯,但作用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大。

正是凭借着高于以往大一统王朝的强横国力,满清才能够在与游牧民族势力抵死缠绵一百多年后还能够持续投入资源保证对征服地区的有效统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军士兵与兵丁鸟枪

满清对北方游牧地区的管理除了像以往大一统王朝一样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驻军以及屯田等措施之外,还采取了“拉拢”、加强控制与有意无意的“弱化”等管理方式。

早在关外建制之前,后金就与蒙古——主要是东部蒙古各部建立了以联姻制度为基础的政治联盟,其目的是为共同对付当时还比较强大的明朝以进取中原。不同于汉朝的“和亲”,满蒙的联姻是双向的,即既有满族的格格们“下嫁”蒙古王公,也有蒙古的公主嫁到满清为后妃,这一制度一直贯穿了整个清朝国祚的始终。毫无疑问,联姻制度巩固并强化了鸿蒙政治联盟,无论是作为坚定的政治盟友,进击中原的稳定后方以及重要的兵源,蒙古各部都堪称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角色。在满清对内对外的各场战争中,蒙古骑兵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参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身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的孝庄文皇后

藏传佛教在草原地区的传播由来日久,满清政权敏锐地发现了其中可堪利用之处。早在皇太极时期,满清就开始了在草原地区大力推行藏传佛教的政策,并逐渐完善为内蒙古的章嘉活佛和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活佛两大系统。满清政府通过册封将牧区藏传佛教的领袖纳入到了政府的政治体系之内,再通过在牧区大建寺院进一步扩大藏传佛教的影响力。在大力推行之下,藏传佛教很快战胜了草原上原生态的“萨满”教,并成为草原人民的宗教信仰。满清通过掌控其文化信仰而巩固了其在草原上的政治统治,甚至在平息叛乱方面都有巨大作用。

在此之外,满清还在牧区推行“封禁”政策,即隔绝牧区人民与汉族人民的往来,隔绝蒙古各部之间的交流,甚至还一度禁止蒙古各部开采矿藏,并且还严格控制蒙古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贸易往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满清对于蒙古势力的担忧,既担忧其被“汉化”以至于影响到满蒙政治联盟的稳定性,又担忧其尾大不掉失去控制。因此,“封禁”政策实际上是满清政府对蒙古势力有意无意的“弱化”政策。

单看以往大一统王朝西域的统治,其实已经说明当时中原王朝是具备将统治触角远达边陲的实力的。其反复往往是因为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纠缠中后劲不济。到满清时期,火器的发展克制了游牧骑兵,而藏传佛教的出现又恰逢其会,再加上对头的政策,满清能够控制如此大的疆域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