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的“95 后”蒙古族姑娘乌音嘎拍摄短视频记录牧区生活,带动家乡旅游和特产销售(2019年1月11日摄) 刘磊摄 / 本刊

内蒙古自治区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偏远地区、生态脆弱区等于一体,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昔日扫地扫炕的土笤帚,经过精深加工衍生出十几类创新产品,成为“土产网红”,远销国内外,土笤帚“扫”出新生活◇政府援助、人才支持、企业合作、社会参与,京蒙携手共进、同筑小康之梦◇一名党员一盏灯,一名干部一面旗,“党员红”是内蒙古脱贫攻坚的一抹“最亮底色”

隆冬12月,在冰天雪地的祖国正北方,内蒙古大地脱贫攻坚战犹酣。在河套平原,广大贫困户利用农闲时间养殖猪羊脱贫;在大兴安岭南麓,兴安盟科右中旗的数千名贫困户埋头赶制刺绣订单;在燕山太行山下,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千余户贫困户的马铃薯经合作社收购销往全国;在锡林郭勒草原腹地,小羊羔出生,肉羊出栏,贫困户每家每户迎来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干部群众紧紧拧成一股绳,集中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3月4日,内蒙古脱贫攻坚战场传来捷报:最后20个国贫旗县退出贫困旗县序列。至此,内蒙古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退出,祖国正北方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大草原走上小康路,数年的脱贫战果书写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大地上。

告别饥寒苦愁 衣食住行“换新天”

锃亮的地砖、崭新的家具、雪白的墙面……在穷山沟生活了六十多年的乌兰察布市卓资县贫困户赵玉娥做梦也没想到,“不但住进城里高铁旁的‘脱贫楼’,还在家门口打上称心的工”。

赵玉娥现在居住的福安小区紧邻高铁卓资东站。卓资东站广场两侧的50多栋易地扶贫搬迁楼分成5个小区,像赵玉娥一样的554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被安置在这里。去年9月底,赵玉娥家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广兴城村搬来,只花了1万元,就住进45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楼房,水电暖气全有,连家具都是政府配置的。

“挪穷窝”还要“断穷根”。如今,建在高铁站旁的5个安置小区都有扶贫车间,2572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曾担心“进城咋生活”的赵玉娥在扶贫车间做服装缝纫工,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家,每月工资3000元,和过去三间破土房、十亩旱薄地的穷日子比起来,“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为住房犯愁、为吃喝犯愁、为看病犯愁、为上学犯愁……20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农牧区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有6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67%,太多人对贫困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内蒙古自治区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偏远地区、生态脆弱区等于一体,曾有一半以上的旗县戴着贫困的帽子,有8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是典型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下苦功,重点实施了“十项清零达标”行动,推动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饮水等领域的未达标任务全部达标。不仅给贫困人口带来直接福利,农村牧区人口也全部受益。

住房保障方面,贫困人口危房改造13.7万户,同时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12.49万人安置住房的建设任务。

义务教育方面,1793所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全部完成改造,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因贫失学辍学问题。

基本医疗方面,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贫困患者救治比例、大病患者救治率均达99.9%,贫困慢病患者签约服务率达98.5%。

饮水安全方面,累计解决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18.3万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保障。

在内蒙古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旗兴安盟科右中旗,一条条宽阔的黑色柏油路呈放射状,向着临近旗县和12个苏木乡镇延展开来,而173个嘎查村间也被一条条灰色的水泥路相连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改变着旗里的发展速度,也改善着老百姓的生活面貌。

“过去的‘烦心路’全变成了‘致富路’。”巴彦呼舒镇查干敖瑞嘎查脱贫户白哈申其木格爽朗地笑出了声,“过去这路又窄又破,走在路上,那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买种子、化肥、水泥得用小四轮车一趟一趟拉。现在大车一趟直接送家门口,我们出去卖粮食、牲口也方便多了。”她说。

白哈申其木格道出了贫困人口的心声。这些年,内蒙古贫困地区生存环境明显改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贫困地区经济活力迸发。

目前,内蒙古稳定扶贫政策措施,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扎实开展查漏补缺,确保不留死角和盲区。今年新排查发现危房未解决的826户、1965名贫困人口提前拨付补助资金,改造任务已全部完工。对因灾出现饮水安全问题的71户165人、产生危房的11户27人,已全部解决到位,暂未出现因灾返贫致贫人口。

铆足力气增收 产业发力“拔穷根”

眼下尽管是内蒙古河套地区农闲时节,但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西小召村村民王树仁仍旧起早贪黑忙活着自家的猪羊。

记者走进王树仁家的院子里看到,羊圈、猪圈错落分布,饲料槽、饮水槽等设施一应俱全。今年61岁的王树仁一边添加饲料一边告诉记者,过去他家比较穷困,妻子患有类风湿病需要长期治疗,生活比较艰难。

在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当地政府利用产业扶贫资金给王树仁家免费购买基础母畜,帮助他发展养殖业。“现在,我养殖的肉羊增加到60多只、生猪增加到20多头,一年纯收入达到五六万元,日子越来越好过。”王树仁说。

西小召村党支部书记秦小军介绍,今年该村申请产业扶贫资金123万元,新建一处面积为1400平方米的高标准养殖场,带动全村贫困户及其他农户发展养殖业,逐步提高贫困户收入,帮助他们拔掉穷根。

小小银针在绸布上下翻飞,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落”在绸布上。在科右中旗王府刺绣扶贫车间里,巴彦呼舒镇贫困户王金莲和百余名贫困人口赶制着刺绣订单。她眼疾手快,订单完成得多,意味着收入也多。

王府刺绣起源于清代,是科右中旗图什业图王府世袭传承的一种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也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科右中旗将王府刺绣作为扶贫产业重点打造,建立扶贫车间带动贫困人口刺绣脱贫。2017年,王金莲开始学习刺绣,第一次绣了一朵莲花,挣了50元,之后她的刺绣技艺越来越娴熟,订单越来越多,2019年靠刺绣就收入了2万余元,加上养着10头牛、20多只羊、60多只鸡的收入,还有合作社入股每年分红3300多元,王金莲一家当年稳定脱贫。

目前,科右中旗刺绣产业覆盖173个行政村,参与人数超过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近3000人。刺绣扶贫是内蒙古产业扶贫的一个小小缩影,像这样的扶贫车间,全区一共有268家。

每天早上,赤峰市巴林左旗隆昌镇乌兰套海村71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凤彩都会叫上几个老姐妹一起到笤帚手编合作社,开始一天的工作。“我每天能捆扎十几把艺术笤帚,每把手工费是9元,一个月能轻松挣2000多元。”张凤彩一边用彩绳捆扎笤帚一边说:“我们老姐妹一边干活一边聊天,有说有笑,比在家待着强多了。”

扶贫攻坚以来,巴林左旗打造出笤帚制品产业,组织大批贫困户参与笤帚制品加工。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495人,人均年增收1.8万元。昔日扫地扫炕的土笤帚,经过精深加工衍生出杯刷、保健捶打棒、生肖摆件等十几类创新产品,通过电商和直播带货成为“土产网红”,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地,土笤帚“扫”出新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脱贫攻坚大考中,内蒙古下大力气推进产业扶贫,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根据贫困地区先天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情况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重点形成肉羊、肉牛、玉米、马铃薯等特色农牧业和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做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培育出一大批辐射带动强的扶贫产业,实现“处处是产业,户户增收忙”,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实现产业脱贫,交出脱贫攻坚“高分”答卷: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7万,贫困发生率达11.7%。2019年底,贫困人口下降到1.6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11%,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

包括乌拉特前旗、科右中旗、巴林左旗在内,今年内蒙古已向贫困旗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09亿元,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像王金莲、张凤彩一样,有劳动能力的66.72万贫困人口借助发展种养殖业、扶贫车间务工、资产收益等多元途径实现稳定增收。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主任么永波介绍,全区70%以上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都用在产业扶贫上,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健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产业扶贫带动效应明显。

用足借好外力 京蒙搭起“扶贫桥”

大山深处,知名专家上门问诊;偏远牧区,高级教师传道解惑;田间地头,绿色产品找到出路……2018年以来,北京市投入财政援助资金45.96亿元,55%的援助资金用于支持内蒙古15个深度贫困旗县,帮助当地更好地补齐产业就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短板。三年来,政府援助、人才支持、企业合作、社会参与,一部携手共进、同心筑梦的壮美画卷在内蒙古大地徐徐展开。

2018年8月,收拾好行李,北京潞河医院妇产科副主任马红梅结束了科右中旗的帮扶工作,正准备乘车返京,突然接到旗医院的电话,一名产妇大出血,生命垂危。没有丝毫犹豫,马红梅扔下行李直奔医院,经过几小时奋力抢救,产妇和孩子都保住了,马红梅误了返程,却开心地笑了。三年来,通州区选派和马红梅一样的198名骨干医生,累计捐赠价值1100万元的各类物资设备,对科右中旗进行医疗帮扶,分别开展了为期一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手术、坐诊、教学等工作。

在科右中旗人民医院的病房,七八位骨科医生跟在北京潞河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于振山身后,一边听他为病人分析病情,一边记录他如何对症下药。“马红梅、于振山等一大批北京专家给我们当师傅,受益终生。”旗医院心内科医生金明兰说,“传帮带”提高了基层医护人员的水平,现在医院也敢接心衰等急重症病人。

发展产业带动脱贫是京蒙对接的重要举措。2018年,北京西城区注入帮扶资金800万元援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食用菌基地项目,全镇5个村71户贫困户积极承包经营菌棚,采摘干木耳6.5万斤,当年户均增收3000元。

“京蒙协作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渠道,只要肯劳动足不出村就能赚钱。”洪生村支书张云龙介绍,今年,贫困户两户一棚,负责菌袋入棚、采摘、晾晒等,种植所得扣除5000元的租金和菌袋成本,每户纯收入1.6万元。

么永波介绍,2018年以来,北京市先后选派1520人次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深入贫困地区一线服务。引导142家企业到内蒙古31个国贫旗县投资建厂,实现投资35.14亿元,共建产业园区33个,援建扶贫车间165个,内蒙古累计实施京蒙扶贫协作项目2000余个,超过30万人次贫困人口在项目中受益。

“从资金投入、物资捐赠到干部援助、人才培养,再到产业帮扶、深度协作,北京对旗里的帮扶模式不断升级,我们自己更要持续加力,决不能歇脚松气。”科右中旗委书记白云海说。

倾力倾情帮扶 扶起脱贫“大志气”

在兴安盟科右前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办公室,有一面画着229个圈的地图。记者细问才得知,这是前任总队长陈占英的“扶贫地图”。从2018年5月担任总队长,他一个村一个村地访贫问苦,一年多来,他走遍旗里229个行政村,地图上留下这229个圈。发现不少村民爱种果树,可又不赚钱,他赶忙联系北京林业大学专家来帮助栽植反季节盆栽果树;发现村里笨鸡、豆包难卖,他联系各方广建电子商务服务站点……

科右前旗如今已甩掉了国贫旗的帽子,陈占英也因能扛硬活、能打硬仗被提拔为赤峰市副市长。脱贫攻坚以来,内蒙古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共派出陈占英等“精兵强将”组成57个派驻旗县的工作总队和8689个驻村工作队,共计32180名驻村干部,全区累计有8.2万名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嘎查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县、驻村干部,他们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以钉钉子精神扎扎实实开展扶贫工作。

每天清晨6点和傍晚7点,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东乌珠尔苏木的贫困户特木其乐图都会骑着摩托,载着鲜牛奶,来到布日其其格的百合利奶制品公司送奶。一天送奶88斤,每斤牛奶2元钱,他一天收入176元,每月收入5000余元,这样的送奶工作已持续了3年,如今他家成功脱贫。

过去特木其乐图可没这么勤快。因为生活贫苦,他失去信心,整日醉醺醺的,日子越过越差,成了贫困户。见此,党员中心户布日其其格决心帮一把。她找到特木其乐图,给他买了新衣裳,并出面做他的担保人,从银行借款1万元买了1头奶牛,让他每天给自己的公司送奶。其后,布日其其格再次担保,特木其乐图得以借款将奶牛发展到8头。布日其其格手把手教他养奶牛、挤牛奶,还经常叮嘱特木其乐图,不准他喝酒。从不服管束、爱顶嘴,到现在的感恩、有干劲,特木其乐图实现了由里而外的转变。

像布日其其格一样,全区的扶贫干部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贫困人口宣讲扶贫政策、教授实用技术、建立脱贫信心,通过扶“智”扶“志”,使贫困人口从被动式脱贫转变为主动脱贫。

在包头,达茂旗的党员中心户,每月组织贫困户面对面开展一次座谈,将实用知识与技能“现身说法”教给结对贫困户,同时鼓励他们敢闯敢干、自力更生。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为每一户党员中心户建设活动阵地,通过“蒙古包课堂”“八送下乡”活动等形式,党员中心户开展面向贫困户的宣讲教育164场。

精准扶贫给内蒙古贫困人口带来的不仅有物质生活的丰裕,还有充盈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人生规划。一名党员一盏灯,一名干部一面旗,“党员红”是内蒙古脱贫攻坚的一抹“最亮底色”。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伟东说:“今天,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的‘扛旗者’;明天,党员干部又将是乡村振兴的‘引路人’。农牧民需要的地方,就是基层党建工作使劲的地方。接下来,内蒙古将把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抓得更严更实,让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过上愈加红火的好日子!”

编辑 |冯晓芳制作 |王帅

审核 |洪 江 宝乐尔

终审 |杨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