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内蒙古实施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绝对贫困在内蒙古千里草原上即将得到根本解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

◇下一步,内蒙古将在做好全面收官阶段各项工作的同时,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目前,内蒙古57个贫困旗县已全部摘帽退出,内蒙古长期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历史性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么永波,详解内蒙古的脱贫攻坚答卷。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瞭望》:2020年内蒙古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退出,这对内蒙古来说有何深刻意义?

么永波:应该说脱贫攻坚在内蒙古实施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成就。随着“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有效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农村牧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对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7%下降到0.11%。全区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31个国贫旗县、26个区贫旗县全部摘帽退出,实现了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任务,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目前,剩余1.6万人正在按程序退出。  “两不愁三保障”得到有效解决。收入保障方面,全区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9612元增加到2019年的13793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3019元增加到2019年的10473元。义务教育方面,建立了控辍保学动态数据库,构建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一条龙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医疗方面,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住房安全方面,严格落实国家危房改造政策,累计完成危房改造13.7万户、易地扶贫搬迁12.49万人。安全饮水方面,全面实施农村牧区安全饮水提升工程,累计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18.3万人。

《瞭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需要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内蒙古在提升贫困治理能力方面有何举措?

么永波:通过编印应知应会手册、开展主题宣讲、组织乌兰牧骑演出等形式开展政策宣讲,组织文化进乡村4.4万场次。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农民夜校覆盖4182个嘎查村,组织活动5.77万场次。采取实行奖励积分、设置公益岗位、评定信用星级等手段,培育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意识,引导贫困群众靠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实施乡风文明行动,开展不良行为治理。累计9800个嘎查村制定村规民约,5279个嘎查村设立道德评议会,2021个嘎查村设立红黑榜,194个嘎查村设立孝善基金,基金规模达到1604万元。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培养出一大批懂农村、爱扶贫的干部,提升了贫困治理能力,巩固了党在农村牧区的执政基础,打造了不走的工作队。

重视培养带贫主体

《瞭望》:相较于我国其他地区开展的产业扶贫工作,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有何特殊性?如何破解?

么永波:产业扶贫是脱贫工作的重点,是脱贫的根本之基。我们通过“四带动”,发挥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基地+贫困户”等企业带贫模式,全区与贫困户有紧密利益联结的企业有1004家,其中自治区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676家,带动贫困人口42.97万人次。二是形成集体经济带贫模式。整合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和其他涉农涉牧资金,支持5267个村集体经济发展扶贫产业,覆盖带动贫困人口30.2万人。三是健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模式,直接带动贫困人口24.8万人次。四是建立资产收益带动模式。对有劳动能力但无经营能力或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推行资产收益扶贫,受益贫困人口41.35万人次,年人均增收1200多元。

下一步,我们将发展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带贫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延长扶贫产业链条,完善带贫减贫机制,探索创新巩固脱贫成果、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高度关注扶贫资产管理

《瞭望》:内蒙古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战斗当中有许多亮点。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你最愿意与全国同行分享的是哪一项工作?

么永波: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我们形成了很多工作亮点,比如扶贫资产管理、菜单式产业扶贫、生态扶贫、京蒙扶贫协作、志智双扶、扶贫改革试验区、光伏扶贫电站运营维护、党建引领等等。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扶贫资产管理工作。

从2019年初开始,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开展扶贫资产清查和管理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起公益类、经营类和到户类资产“三本账”,进一步明确了扶贫资产“谁来管、怎么管、如何管得好”的问题,有效防止扶贫资产流失,让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得合理、用得安全、用得透明。

积极推进公司化管理,73个旗县成立扶贫资产管理公司,构建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经营高效”的扶贫资产运行机制,扎实推动产业扶贫项目及资产提质增效。每年扶贫资产收益可继续发挥效益、巩固脱贫成果,重点用于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资产收益分红、设置公益岗位购买服务、壮大集体经济和扶持嘎查村小型公益事业。

防返贫要有预案

《瞭望》:当下,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如何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等脱贫攻坚成果?

么永波: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57个贫困旗县都脱贫了,这个没有问题。但我们要看到这些旗县在全区依然是相对比较落后的旗县,也是乡村振兴应重点支持的旗县。同时,我们还有5.4万重点监测对象,不能让他们致贫返贫。

我们将严格做好贫困群体脱贫后的巩固工作。我们已经出台了《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防致贫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的八项措施》,明确纳入监测对象的标准、程序及帮扶举措,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研判救助机制和“一对一”联系帮扶机制,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目前,全区纳入监测范围5.4万人,其中脱贫监测人口2.3万人、边缘人口3.1万人。

进一步加强社会兜底保障。推进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精准实施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政策。全区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保障40.3万人,纳入特困人员供养1.5万人,享受低保渐退政策3.14万人。为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代缴养老保险,实现应缴尽缴、应保尽保。对因病、因残、因灾等意外变故的困难家庭,及时落实帮扶和临时救助等措施,特别要建立完善因病、因学、因灾返贫等风险防控机制,筑起精准扶贫“拦水坝”,从源头上防控贫困增量。

我们还建立了防贫保险机制,在61个旗县实施“防贫保”,覆盖到64万贫困人口、2.6万边缘易致贫人口。30个旗县投入了5738万元建立防贫保障基金,为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及时发放救助金,有效防止监测对象致贫返贫。

《瞭望》:如何把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么永波: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巩固脱贫成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两者要做好衔接。2020年前,自治区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就是脱贫攻坚,“十四五”时期,全区脱贫摘帽地区仍要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乡村振兴重点,确保脱贫人口和摘帽地区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

一是保持过渡期政策稳定。过渡期内,继续坚持“四个不摘”工作要求,保持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帮扶、监管的连续性、稳定性,不踩“急刹车”,支持各地把脱贫旗县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继续压实巩固脱贫防止返贫致贫工作责任,抓牢各级党委书记主体责任,保持驻村工作队相对稳定,大力培育致富带头人,强化嘎查村“两委”班子建设,打造不走的工作队,解决“谁来巩固”的问题。“两不愁三保障”主管部门继续落实行业主管责任,形成巩固脱贫成果合力,持续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发展潜力。

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质量作为稳定脱贫的新起点、全面小康的新亮点、乡村振兴的新支点,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性扶贫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改善脱贫地区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激发脱贫地区和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及时有效开展事前预防、事后救助相结合的针对性措施,把返贫致贫风险降到最低。注重用制度创新巩固脱贫成果,着力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各方面抓出成效、创出经验,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带领广大农牧民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开启新征程。

三是站高谋远抓好规划衔接。结合我区实际,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攻坚规划,以能力提升为主线,巩固拓展低收入人口发展能力、脱贫摘帽旗县发展活力、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工程项目牵引带动能力和社会保障兜底能力,继续坚持扶贫开发方针,全面推动扶贫工作从超常举措向常态帮扶转变,从集中攻坚向长效机制转变。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以及社会力量在脱贫攻坚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

编辑 |陈 莹制作 |巩燕蓉

审核 |洪 江 宝乐尔

终审 |杨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