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也是诗人、书法家。毛主席著作等身,其一生稿费自然也颇为丰厚,那么这些稿费是如何花销的呢?

毛主席主要著作有《毛选》《毛文》和《毛诗》等,这些作品极为畅销,几乎达到人手一本的地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毛主席亲自创作,因此获得的稿费符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完全属于个人的正当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屡次用自己的稿费资助公益事业。1938年7月,延安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成立,当时剧团缺少道具,团长柯仲平向毛主席报道了这一状况,毛主席当即拿出三百元边币,并号召其他领导同志共同捐赠,此后,周恩来、博古、贺龙等先后捐赠钱财。该剧团成立后,在陕甘宁边区各地演出,宣传革命事业,为边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后,陕甘宁边区建立图书馆、创办女子大学等设施,毛主席都慷慨解囊,用私人稿费全力支持边区的建设。在国统区发生旱灾时,毛主席同样捐钱捐物,其为国为民的形象深入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稿费的另一花销来自人际往来,这其中对生活困难人士的援助花费甚多,曾经在毛主席身边担任生活管家的吴连登就是受益人之一。

吴连登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不久,老家就传来消息,家里的土房子在一次火灾中被烧没了,吴连登家境困难,但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而是考虑以后再慢慢想办法。

没过多久,毛主席将一个信封交给吴连登,吴连登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300块钱。原来毛主席在得知吴连登家里的情况后立刻让秘书去银行取出300块稿费,用来帮助吴连登解决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稿费还有一部分用于偿还债务,著名教育家章士钊就是债主之一。青年时期的毛主席曾经与蔡和森制订过前往法国勤工俭学的计划,当时还有很多青年参与其中。那时候的毛主席和蔡和森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一计划,便告知杨昌济,杨昌济又写信将两人介绍给章士钊。在了解具体情况后,章士钊发起了一场募捐活动,为毛主席等人成功筹款两万银元。

新中国成立以后,章士钊生活陷入困境,毛主席便每年从稿费中取出两千块交给章士钊,这一行为一直坚持到将两万银元还完,并多付一年作为利息。虽然章士钊数次反对,直言当初那两万银元是筹集捐赠,而不是借给他的,但毛主席还是将这笔“债务”偿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的稿费大部分都用在了公共事业建设上,其中也有一些用来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对于自己的亲属,毛主席却极少为他们花费钱财。毛主席认为,自己的家人应该通过劳动去创造价值,以获得工资。

1972年,由于贺子珍在医院住院,生活十分拮据,毛主席将稿费拿出一部分,交给贺子珍、李敏、李讷等亲属,他们每人获得八千元生活补贴。这是毛主席对家庭补助最多的一次,此外几乎没有给家里补助过。

毛主席对自己的稿费或工资的花销很严格,甚至让自己的孩子去大食堂吃饭,从来不搞特殊化。由于花销不大,利息却在增长,因此毛主席的稿费不减反增。直到毛主席去世后,留下了共124万稿费。据毛主席的后人毛新宇回应,毛主席遗留的稿费全部捐赠给了国家,并没有留给家人。

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