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史上,有一位与杨靖宇齐名的人物,人们称之为“南杨北赵”。南为杨靖宇,北为赵尚志。

抗联领导里,杨靖宇是一位全面型领导,对上对下都能很好处理关系。而赵尚志颇有争议,有人曾经说赵尚志就是抗联里的“彭德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敢打是赵尚志最鲜明的特色

1935年伪满的报纸描述赵尚志和他的队伍,虽说称他为匪首,但文字里却表现出赵尚志带兵的威力:

匪首赵大队长尚志督部下党羽三千余名并带机关枪,迫击炮各数十门,军装整齐,枪械精锐,骑匪一千五百名,步匪一千五百名,扯五色旗,戴红袖标,着义勇军字样,风声鹤唳,耀武扬威,由山里光汹汹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支部队就是赵尚志到达巴彦后,发展起来的骑兵部队。他经常带着骑兵部队远途袭击。

他非常有战略眼光,反对单纯防守和兔子转山坡式固守根据地,而是提出主张打到敌人后方去,向敌人薄弱地区突击,变小游击区为大游击区,变游击战术为游击战略,在更广阔的空间内游动打击敌人。

1934年,敌人调集大量兵力在哈东游击区进行“大扫荡”。赵尚志率领骑兵部队越过威虎岭北上,经过延寿向方正地区活动,从敌人后面打破敌人“围剿”。途中,与日军和伪军部队相遇,双方交战,骑兵部队以伤亡3人的代价,击毙敌军110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在赵尚志的领导下,抗日游击区域不断发展和扩大,日本关东军决定集中兵力讨伐。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赵尚志想伏击敌人。他一面带着部队向山中转移,一面命令战士们在一处山路狭窄、两侧山坡树林茂密的地方埋伏。这场伏击战打得非常漂亮。

战后,赵尚志判断敌人会组织兵力来增援,下令骑兵部队极速前进。在冰趟子,赵尚志根据地形,计划打一场狙击战,他派100多人埋伏在半山腰;200多人布置在东面山上,担任正面阻击;另派100多人隐蔽在东南边山上,防备敌人迂回包抄。

敌军800多人刚到冰趟子,就挨了赵尚志部队凶猛的枪子,打得不成队形,最终落荒而逃。赵尚志部歼敌300多人,包括7名日军指挥官,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马匹、粮油、服装、军毯等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脾气带来的坏后果

赵尚志的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他自视过高,喜欢说一不二,搞个人英雄主义。这在讲究团结和民主的满洲省委眼里,赵尚志就是个刺头儿,有反骨。

在珠河反日游击队的时候,一个县委巡视员来视察,想多住几天,了解游击队情况。赵尚志直接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当这是饭店啊。

有一次快过年了,赵尚志召集队员讲话,问谁愿意请假回家过年?队员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司令的葫芦里卖什么药。赵尚志接着说,这是一个好机会,想回家的抓紧。以后就不能请假了。

有几个队员思乡心切,当时就请假回去了。过年回来归队,赵尚志就不要他们了。他说这就是个试探,就是看看哪些队员有动摇。回去了就不用再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抗联作战比较辛苦,时不时有人叛变。赵尚志也是不经组织同意,随便开除队员,理由是肃清队伍里的不良份子。

对于抗联其他领导者,赵尚志也是直来直去,有什么说什么,在汇报工作时说有的人以养病挪用公款,有的人认干亲让军队丧失威信等等。

这些自然不能被其他人所容忍,所以满洲省委收到很多投诉他的报告。1933年,满洲省委第一次做出了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1935年,又恢复他的党籍。到了1940年,在斗争激烈的情况下,赵尚志再次被错误对待,又被开除党籍。

这让赵尚志万分痛苦,他向上级写下请求书,“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因为我参加党、做革命斗争已将近十五年,党的一切工作,就是我的一生的任务。我请求党重新审查。同时,我认为不能把我从党的队伍里清洗出去,那将是同使我受到宣布死刑一样难过。我万分的向党请求重新审查,给我从组织上恢复党籍,领导我的工作,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也不能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

期间,赵尚志护送部队经萝北过界苏联,被苏军押进监狱,关押长达一年半。苏联方面最后搞清楚了,承认关押他是个误会。赵尚志就带着6挺机枪,无线电台等,由100人组成的部队回东北继续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赵尚志被苏联关押真的是误会,还是背后有人从中使黑手,永远都说不清楚了。

因为1942年,在袭击伪警察分驻所时,赵尚志被混入队伍的敌特刘德山从背后射中腹部,不幸被俘。面对敌人的诱惑,赵尚志威武不屈,8小时候英勇牺牲。

敌人残忍地割下赵尚志的头颅,把身体抛在河中。头颅被运至长春,与牺牲的南杨杨靖宇的首级一起陈列。

直到2004年,人们才找到他的头颅,一年后经家人带回了家乡朝阳,回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