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书,知道《傅雷家书》是名著,不过书店里翻过几回,总觉得有点不以为然,但也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过去的中国文人,没有私事这回事,书信日记都是打算流传于世。傅雷写给儿子的信,寄托了一个男人对于世界的看法。与其说是告诉他的儿子,不如他在表达自己。

我弟弟上大学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送他,我告诉他很多在外面应该如何如何,我弟弟也很不以为然,他说,如果他不经历这些,他怎么知道我说的是对的。

然而我现在理解了,我尊重这些。没有人的行迹都是一定一帆风顺的,但你得允许,他要留下痕迹这个企图。没有人因为他人的经验而成长。而所有的经验都是不该被复制的。

我读傅雷翻译的东西也不多,最有印象的是读过一本傅雷翻译的《搅水女人》。这不是一个很像翻译的书,有强烈的个人化的东西,具体我也说不清楚,我喜欢这本书,娓娓道来的力量,。说到最后,让人情不自禁。很像我之前读过的余华的《活着》,但比那个很要好,情绪在里面,但一点不煽情。岩浆在动,大地却无动于衷那种酝酿感。

傅雷辛亏是一个翻译家,他的才情他的情感都被克制在他人的 作品之中。

傅雷情感丰富,无论对于妻子,孩子还是情人。他打他的孩子,打到妻子都不敢吱声,出去请他的朋友来劝。

张爱玲成名的时候,他规劝张爱玲珍惜自己,张爱玲说成名乘早。

傅雷是一个一辈子追求所谓进步的人。

但进步这个东西可不因为你的主观意志而动摇。

傅雷的死,我觉得与他的儿子出走不无关系,但不是绝对的事情。时间线在那里。很多东西也积累了下来。这个过程中,坚定了他去死的决心。

我忘了谁,一个大作家,听着另一个名家在外面被那些工纠队拷打一夜,杀猪一样的叫。然后这个大作家也就自杀了,没必要被人拷打,可能拷打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是怕自己杀猪一样的叫唤。

王国维所谓的“义无再辱”

傅雷夫妻死的时候,妻子在地上铺上棉被,怕打扰别人,留下一封遗书,说的都是各种交代,想着不给任何人留下麻烦。

傅雷死后,一个名叫江小燕的女学生冒险收了他们夫妻的骨灰。江小燕一辈子甘于默默无闻,她当时,本想给周总理写一封信,写信的过程中知道傅雷夫妇的死,不由生出勇敢,冒充傅雷干女儿的身份,去收了骨灰。

江小燕后来被捕,审查过程中,以江自己说法,她非常小巧的观察到审查他的人没有读过书的短板。所以交代问题的时候极大的简单化和道德化。她最终成功的把把事件大而化之了。她说,那时候要是遇到学校里出来的审查队,一定没有好下场。

读过书的人,洞悉人性。

江小燕甚至婉拒了傅聪兄弟的答谢,最多,收过傅聪的一张演奏会的票。她说这不是值得感谢的事情,

她觉得这是自己该做的事情。非常的淡然。

我过去听音乐的时候,最有印象的唯二的张钢琴专辑,一张是霍洛维茨,一张是傅聪,都弹的肖邦。我觉得,傅聪弹的,音乐更有峥嵘,而霍洛维茨。心平气静,淡定如湖水一般。他是俄国的流亡者。

但傅聪后来,似乎也没有怨恨到什么样子。

傅聪死了,很多人骂他当年的“叛国”。连累到了父母。

但我想作为父母,他是如何看到孩子当年的出逃。

为人父母,是的,为人父母。

一样的,为人子女,为人子女。

与其对傅聪说三道四。

不如说吧,万幸中国已经不是过去那个环境。这些不经世事的中国人,万幸你和你的父母,不需要经过这样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