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自己七年来的育儿路,从焦虑、不知所措、四处求助到如今淡定、佛系、游刃有余,其间的故事可以装上几箩筐,而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不忘初心,不停学习。

我老公是一名西医,而我所学的专业跟医学完全不沾边,术业有专攻,仅这一项,我的压力就可想而知;同时,婆婆妈是我育儿路上的得力助手,当然,能干的人一般也是强势的人。和所有奶奶一样,她非常心疼孙子,对于孙子辈,她们都有着“以胖为美”审美观,在孩子喂养方面,我也是深感阻力重重。

2011年,生下第一个儿子。孩子4个月左右,按照育儿书上的介绍,我给孩子添加了包括蛋黄在内的一些辅食。更恐怖的是,我老公在吃冰西瓜的时候给儿子喂了一勺西瓜水。孩子从此就开始拉肚子,前后拉了一个月。一开始我婆婆妈说,孩子没有积肚,一天拉几次是正常的。后来屁股都拉红了,孩子也消瘦了很多,我们才开始着急。当然,西医老公必然是从医院来拿回来蒙脱石散、金双歧之类的药物,但是基本上被我拦住了。这期间,我开始在网上接触中医,学习正确的育儿之道。

经过不断搜索筛选,我发现了杨爸爸杨千栋的微博,上面介绍了一些浅显易懂又非常实用的中医知识,尤其是在判断孩子的感冒、积食、咳嗽等方面,全是经验之谈。确认过眼神,他是对的人!从此以后,杨爸爸的微博就是我的学习大本营。一开始我判断不准的时候,经常在微博上@他,发孩子的舌苔和便便之类的照片给他,每一次他都耐心地给我解答。后来,我又加了他的QQ,经常各种咨询和骚扰。说句老实话,我内心非常感谢杨爸爸——这位素未谋面却又常伴左右的“网友”,真的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呃,好像跑题了。

我们继续说中医育儿的压力。因为本身中医知识不够,面对儿子持续不断的拉肚子,我在家人面前假装淡定,心里却在一直在打鼓,从藿香正气颗粒、小儿健脾散、参苓白术颗粒……每一种药物,看起来好像对症,喂两天好像没效果,又赶紧寻找其他的方子。同时,在饮食上又不知道节制,家里人一会儿给喂炖猪蹄、一会儿又喂排骨汤,还有香蕉、猕猴桃什么的,一天一个……完全是乱整一气。现在回过头来看,天啦,我可怜的儿子都不知道是怎样扛下来的。

到最后,孩子脾胃被搞得非常虚寒。

有一次在车上,他喝了一盒有一点点凉的酸奶,一会儿工夫就喷射状的吐出来了。吐完马上闹着要喝水,喝完又吐。当时是很热的夏天,我第一时间在QQ上问杨爸爸,他建议喂藿香正气液。喂下去当时有点效果,隔一会儿又吐了。当天夜里,孩子一直闹腾,要吃稀饭。好不容易熬好了喂下去,又吐了……

吃什么吐什么,情况看起来特别严重。家里人当然不会任由我这个半路出家的“赤脚医生”瞎折腾,大家迅速把孩子送去医院,挂了夜间急诊。结果,值班医生看了孩子,问了情况,开了5毛钱的白色小药,说是止吐的,然后让回家观察,如果再吐才喂药。

到家已是凌晨两点多,孩子和家人都折腾累了,睡了。

可是我却睡不着,在夜里反复思考,认真分析孩子的病情:虽然呕吐看似凶猛,但最直接的原因是受寒——车里开着空调,酸奶又是凉的。药喂不下去,为何不试试艾灸?!半夜里,我突然灵光一现,赶紧找来艾条。趁着孩子睡着了,给他悬灸中脘,肚脐,足足30分钟,腿都蹲麻了也不敢动。

静静的深夜里,听着身边的鼾声,我一个人战斗在中医育儿的路上。

说到底还是中医知识不够全面,不够系统。因为平时当惯了"伸手党",一遇到问题就向杨爸爸他们求助,自己却不知道学习进步。后来,我购买了很多杨爸爸推荐的中医书籍,包括《走近中医》《字里藏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等,又向老公的同事借了《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知识》等等,还关注了徐文兵和罗大伦等中医大家的微博,同时,也学习一些小儿推拿的知识。此外,我通过多次诊疗,寻找到了一位比较靠谱的中医,每次孩子生病我处理不好的时候就去看这位医生。抓药之后,我都会把处方签打印出来,带回家对症学习。

无数个把娃儿奶睡的夜晚,我在网上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中医知识同时也带动身边的闺蜜朋友一起中医育儿。观察孩子的舌苔、闻孩子的口气,留意他们嘴唇周围以及喷嚏、鼻涕,眼屎、大便等情况,然后自己判断症状,调整饮食,给予温和的中成药物。我们一起讨论、互相反馈,一次,两次,对症了,见效了,自信也逐渐建立起来了。这个阶段,我比任何时候都了解自己的孩子身体状况。

这里有我当时的一篇学习日志,记录了对孩子积食的处理。

【2012年12月24日-12月30日,1岁多的儿子离开妈妈,由爷爷奶奶带着到成都断奶】

断奶后,添加了牛奶,且零食无度,水果方面,吃了很多砂糖橘。其间,亲戚还给喂了整个鲜花饼、几大块鱼肉、猪肉丸……12月28日去成都看望他时,我观察到他手、脸有点浮肿,(他老爸还以为他长胖了),两腮斑丘疹(湿疹),嘴唇很红。但因为当时夜间睡眠还好,半夜还要起来喝牛奶,并未太在意。

断奶回到家以后,他烦躁易哭,夜卧不宁,尤其喜欢俯卧,而且皮色明显萎黄,舌质偏红,舌苔也变得有点黄腻。最重要的是大便次数多了,臭,“完谷不化”。

1月3日夜里还呕吐两次……一系列症状,我判断是积食了,给喂了保和丸,同时采用小儿推拿里面的清胃、清大肠,捏脊。 饮食上,夜里减少牛奶,给喝温开水,白天主要给予萝卜粥、小米粥和面条……多措并举之下,大约四五天,孩子不再呕吐,脸色渐渐好转,便便趋于正常,夜里也能睡得安稳了。

慢慢地,孩子的感冒和积食我都能对症处理好,家里人对我的信任也是与日俱增。

婆婆就在床上用被子盖着发汗。结果,汗水一出,却越发严重了,头痛得很,想吐又吐不出来。见她的症状,我立马感觉应该是少阳症,邪在半表半里,这种情况下,应该禁汗、禁吐、禁下。

结合她的症状: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不想吃东西,心烦喜呕,汗出症状加重等等,我试着给她写了个小柴胡汤的基本方子,去药铺抓了药煎给她喝。还开玩笑说“吃嘛,应该不会毒到你。”她连续喝了两次,然后解了小便,身体舒服了许多,后来再喝两次就没事了。就这样,我这个家庭“赤脚医生”争取到了更多的话语权和信任。

那时候婆婆感冒引起前额、眉框骨胀痛,鼻子堵塞,鼻涕恶臭。医院检查结果是鼻炎,建议直接手术。虽然我曾看到一本书上有过艾灸治愈鼻炎的例子,但是她的亲儿子是西医,侄儿子是某大医院耳鼻喉科的专家.

两位医生都建议她直接手术,我这个门外汉自然是人微言轻,说不上话的。当时离她的生日还有十天,我对婆婆说,“动手术肯定很难受,你生日就要到了,如果现在动手术,还没恢复好,客人就来了,很不方便,要不你给我七天时间试试艾灸,不行的话,过完生日再去手术吧。”

婆婆同意先艾灸试试。

每天,我用艾草精油先给她按摩前额、眉框,耳后等堵点,然后根据艾灸书上治疗鼻炎的几个穴位给她艾灸。三天左右,她的眉框、前额不痛了,慢慢地鼻子也通了。一周过后,鼻炎基本好了……

客人来了,她逢人便说我厉害,说艾灸神奇。后来,她胃痛、关节痛什么的,都主动自己艾灸,还向亲戚朋友大力推广。如此一来,婆婆妈就成了我的“盟友”,中医育儿路顺利多了。

现在二娃一岁多一点,每天小米粥、面条、馒头吃得稀哩呼的,婆婆妈再也不会大鱼大肉的喂了。在我的感染下,她老人家也学会了观察孩子的大便、脸色、舌苔,家里常备保和丸、风寒感冒颗粒等。基本上,小孩子除了受凉,就是积食,两大问题把好关,基本上不会有打针挂水之类的事情。

在此之前,大儿子由于脾胃虚寒,一直容易吃水果就拉肚子,也不怎么长肉。现在上了小学,运动量加大,饮食规律,起居有常,忌口冷饮,小身板也日益长高长结实了。奶奶见了心里喜,感叹道:看来,不是不长,时候未到。

确实!养儿养女好比养花养树,只要不去破坏,正确喂养,呵护好脾胃,就不用过多的操心。只需要以佛系的心态静待花开。当然,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在佛系心态的背后,必然是大量的学习积累,仔细的观察和多次的实践,这样才能做到“仓中有粮,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