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自媒体

2020年的最后一天,杭州法拍房市场热度不减——刚刚,一套万众瞩目的杭大新村23幢49号的85.97 ㎡法拍房,以242.34万元起拍,吸引了31人报名参拍,经过160轮鏖战,最终以611.94万元成交,折合单价约7.12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套法拍房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是因为它身上有诸多光环——它是杭州市官方认定的历史建筑,也是著名历史学家的故居,而且还是一套西湖区优质学区房。这些标签集于一身,让这套房子从一亮相便引发了众多围观。

杭大新村占地近60亩,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作为新成立的杭州大学的教职工宿舍。 整个杭大新村有几十幢楼,其中最早有一批仿苏联式二层小楼,共5栋,每栋8户,称为教授楼。中式青砖黛瓦,淡黄窗格,楼内配红漆地板、木楼梯、抽水马桶等,每户都带有庭院,居住环境优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杭大新村的住户里,大师泰斗云集。 有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一代词宗”的夏承焘;有对楚辞学、敦煌学、语言音韵学、历史文献学等诸方面都研究颇深的“国学大师”姜亮夫;有我国化学史和分析化学研究的开拓者王琎;有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有我国研究非洲历史的第一人叶作舟;有曾是李政道老师的周易学大儒黎子耀……此外,还有陈立、陈企霞、林淡秋、蒋礼鸿、沈炼之等多位学术大儒。 在杭州老房子专家仲向平看来,杭大新村曾是浙江传承中国文化的中心,是浙江学术的圣地,是江南的“文眼”,极具历史价值。 2008年,杭州市政府公布第四批历史建筑时,杭大新村23、24幢赫然在列。

而此次拍卖的这套杭大新村法拍房,正位于23幢。它曾是著名历史学家胡玉堂先生的旧居。胡玉堂主研世界中世纪史,对基督教研究亦有独到见解,他后来接任沈炼之,成为杭州大学历史系主任。 胡玉堂一家在1958年左右搬入杭大新村这套房子,并在这套房子生活了数十年。房子位于两层小洋楼的一楼,房子层高3米,户型为3室1厅1厨1卫。 而这套房子之所以会流入法拍市场,是因为房主陷入多起债务诉讼,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根据拍卖公告中的评估报告,这套房源因为继承,使用权人曾有变更。1988年胡玉堂教授去世,后来其夫人也离世,房子使用权人变更为其子。 其子在深圳开有一家公司,目前陷入多起债务诉讼,做为被执行人,其名下多套房产将拍卖,其中就包括这套杭大新村房子。 从室内图片来看,房子早就人去楼空、维修保养状况较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拍房源现状 事实上,自2000年之后,居住在杭大新村的教职工陆续搬出,现今,这里只剩下约70多户人家还在坚守。尽管大部分房子都处于空置状态,但走进小区里依然能感受到它的优雅,树木郁郁葱葱,青藤上楼,紫薇爬廊,鸟雀声不断,松鼠吱吱叫着从枝头一跃而过。 除了是历史建筑,这套房子还是一套优质学区房,其对口学校是九年一贯制的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房子的起拍价是242.34万元,评估价是346.2万元,远远低于该小区的二手房市场价(根据透明售房网数据,目前杭大新村的签约均价在5.6万元/㎡左右)。这注定了它会是一套非常抢手的法拍房。 昨天上午10点,房子正式开拍才几分钟,就有人出价,随后迅速有人跟进加价。

截至昨天晚上8时,已经有26人报名参拍,价格已经飙到了约420万元。 今天上午,又陆续有多人报名参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杭大新村这套房子的特殊性,对于意向竞买人来说,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这套房子的权利性质为房改房继承,且为历史建筑,关于过户时所需要缴纳的税费及需缴纳的相关维护费用,竞买人最好在拍卖前自行到相关部门了解和自行办理。 其次,这套房子的土地性质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划拨。因此,该房子过户时能否由划拨变更为出让,及实际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和增值收益部分,以相关部门最终核定为准,竞买人也需自行到相关部门了解和自行办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做为年久失修的历史建筑,拍下这房子后势必要重新装修,而根据杭州市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条例,按照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的三档不同类别,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也有不同的限制,统一的约束是“建筑的主要外部风貌、特色构件不得改变”。价值最高的那档,还包括不得改变平面布局和特色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