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在《杰克逊高地》写“红胸鸟在电线上啾鸣,天色舒齐地暗下来,那是慢慢地,很慢,绿叶藂间的白屋,夕阳射亮玻璃,草坪湿透,还在洒,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都相约暗下,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脑波回绕着这首诗,沉醉在丽江微醺的晚风,嗅着来路不明的愉悦,看着长街上渐行渐远的夕阳,和夕阳光晕下来往的旅人;我懒懒散散的寻寻觅觅,传说中的烟火尘埃,别人眼里的理想栖居,道听途说的薄凉爱魇,还有似曾相似的幻想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米阳光》里有句台词说: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

阳光,空气,真心,梦想,信念,微笑,这么多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上天把最珍贵的一切,免费的给予了我们每一个人。而我们,常常视而不见。

是真的视而不见吗?我想。答案从大研古城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选一串风铃,用东巴文字写下心愿,挂在距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要夜游小路,在曲巷深处漫过山顶的庇护;
要拾阶而上,在空旷的高地一隅眺望欧鲁,俯瞰城池。
还要去束河,沿着茶马古道走一段,探秘后山的白塔和一株经年风蚀的红枣树;
终点是白沙,够看一天的白沙壁画,够看一天的长街雪山,
够呆一天的咖啡馆,够聊一生的陌路知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说大研·古城谜漪

传说大研·古城谜漪

大研古城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宛如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它也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因为多年前爆火的偶像剧《一米阳光》引得全世界的旅人前来寻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的阿厦丽说:“一米阳光,就在你心里,你愿意的话。”走在大研古城里,这句话反复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所以会走着走着就分不清,是流连古镇还是留恋故事,是沉醉在午后的铜铃声里还是迷失在爱恨离别中,旅人呐,总是容易动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艳遇之城著称的丽江,带着太多的传说和确定,人们来此猎奇,也在这里深爱。
爱情来来去去,恋人分分合合,午夜的民谣好像怎么都唱不完,
歌越唱越真实,酒越喝越淡漠,手鼓和吉他,嘶喊和浅唱,久久萦绕;
我想,不如外出走走,就安静地散步,伴着街巷里热闹的烟火味,
临窗照水的人都不会孤单,天上的明月了解所有人的心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步一步走上狮子山,丈量阳光的阴影,逐渐缩短,下台阶走得更缓慢,放眼望去,600多座老房子依次排开,高高低低,错落有致。邻街的门窗、土墙、古树,石桥都弥漫着刻意的民族风情,历史好像数字,600年是岁月逐渐消逝的棱角。

留下的游客,出走的土著,民居成了餐厅,画廊,作坊,酒吧、咖啡厅,所有的改变都像是对故事的成全,历史有历史的看客,我们是今夜的过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挂满街巷的东巴风铃好似要将大研古城绑架一样,四处遍布,屋檐下,水道边,窗台上等等角落,许愿风铃上写着世界上唯一存在的东巴象形文字,古老的纳西人觉得它们的文字能给人们带来吉祥,也相信风铃能给东巴人带来幸运,只要相信,所有的愿望都能够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城的大水车旁边,有一条约二十米长的长廊,挂满了摇曳生姿的许愿风铃,与其说这是一个许愿长廊,不如说是从世界各地赶往丽江的人们的愿望清单,字里行间饱含着旅人的期待。

每当有风吹过,这些木板便会摇晃进来,木板之间的撞击引发出有异于金属铃铛的脆响声的木质闷响,啪嗒啪嗒....此起彼伏,好似风将这些心愿传递给神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研还有很多故事,要去住香巴拉驼铃客栈,去午夜阳光酒吧小酌,吃路旁当地人卖的饵块,要邂逅阿厦丽的小店,带走一个许愿牌,从日出西山逛到日落黄昏,将心情写在东巴纸上,放进水灯里,看着它从水上漂走,祈祷玉龙雪山的一米阳光普照每一个心怀期待的旅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束河·茶马遗漾

谭维维《在束河里》唱:”想赶快回到束河晒太阳,在那里,微风吹来雪山纯净清凉,打扫打扫尘埃落下的心房“,就如歌里唱的那样,回束河晒太阳吧,我们。

每当对城市厌倦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段留在束河的日子,简单的慵懒,放肆的自由,坐在上马台的石阶上看巷子的前生今世,听时光里的马蹄声声,叫卖声声,往来游人,交织如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西语里称束河为“绍坞”,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束河也是丽江第二大古镇,原原本本地保留着大批纳西族风格民居。

徐霞客也曾到过这里写下”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这也是束河被称为十和的来历.

经过数百年风雨洗礼,马蹄摩擦,石砖早已光滑如玉,但是坑坑洼洼的斑驳,也低回着岁月沧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镇的街上,随处可见保留着集绘画、象形文字于一体的墙壁和横匾。据说,这种图画象形文字大约有3000多个单字,与世界各地已被历史湮没而成为“死文字”的象形文字相比,这些纳西文字至今尚有传承者——东巴祭司。

他们能识字而且还能运用,所以纳西文字被誉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我在街上东巴纸的店里,和当地的小孩学着写自己的名字,我想这大概是束河,给我最好的见面礼,从此我又多了一个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朋友说好要走一遍茶马古道,沿着指示牌左拐又右拐,先经过石莲寺,迈台阶的时候,我们都放慢脚步,阳光洒满相机的镜头,三三两两的游客,门前放着香火,很小的院落,走走停停是房顶的瓦猫,古朴的民居门前摆着各色鲜艳的花,古道上响着铃铛的马,还有背着柴禾的纳西妇女,以及无所事事在客栈发呆的外乡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脚步去感受,千年前甚至更久的马蹄印和脚印,地面是否会有遗留的故事;我从一粒光的尘埃里看到那些被定格的画面,奔走的马匹,沉默的商贾,苍凉又悲壮,迎着西风而下,赶往未知的旅程。

在束河的后山上,坐落着白塔和经幡,风很大,但旅途的记忆会被这些地标放大,经幡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我们站在山头俯瞰光束下的束河,整齐,宁静,带着独树一帜的优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开始下意识的明白,去的地方越多,对景致越挑剔,被打动的往往是那些地域的细节和不曾重复的体验。那些咯脚的五花石上的日子,那幅写过的东巴文的对联,赤脚走进石莲寺的庙堂里,虔心叩拜的心意;风啧啧地扬起山顶上的五色经幡,石漠化的那颗孤零零的红色枣树和它背后的白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在白沙·理想矜影

留在白沙·理想矜影

“偶尔迟钝,经常可爱”当玉龙雪山的雪吹落到我的脸颊时,我站在白沙古镇的街上,突兀得笑着想起这句话。一粒雪花从空中落下来,它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沉淀才能成为积雪,它是那么生动又是那么深情,所以此刻,落在我脸上的雪花会不会等了我很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晨开始,我泡在白沙壁画里,馆藏的保护做的并不是很好,从琉璃殿到大宝积宫,能够看到的遗存已经斑驳不堪。

这批画,从明初画到清初,好像朝代的更迭也没什么,画师换了三批,汉族人,藏族人,纳西人,第一次有壁画将藏传和汉传结合;第一次有壁画将佛和道统一呈现,第一次可以顺着庙宇的屋檐见雪山,旅人顺着破败的雕窗便可瞥见那个声势浩大的木府。

时光留给后人的惦记和遐想,都在后院那棵寂寞了500年的银杏树上得到回答,那些错过的,从此刻起,我们一起书写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壁画出来,回到下午5点的白沙古镇,那是我最喜欢的样子,寂静以她独有的步调缓缓靠近。游客,居民,车辆,逐渐散去。

我欢喜的走在冷清的街上,街铺在暮色里逐次亮起温柔的灯光,雪山远远的站在路的尽头,狗吠和炊烟紧随而来,风扬起扎染的门帘,流云轮番经过瓦猫的头顶,我想随意走走就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生活在白沙的人来说,这里才是真正的丽江。

木府风云从这里开始,纳西族人走了出去,走到大研,走到世界,人们开始向往丽江(大研古城),向往神秘的东巴文字和古老的纳西传说。

白沙还是那个白沙,千年了,这里的纳西族还是保持着传统的生活,街上的妇人依旧穿着深蓝的传统服装;老字号的扎染铺子和随处可见的东巴木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沙也很神奇,小镇走过去也就一条街道,咖啡馆,酒吧,中古店,茶馆,餐厅,民宿,这些商业古镇有的元素它都没落下,但却和古镇意外相融。

每家店都有自己的景致,推窗临街,天台雪山,不卖的藏品,贩卖的回忆,在这里,我想尽情的沉浸下去,不盼归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完三个小镇,我开始了解,丽江不只是大研古城,大研也不只是一座古老的城池,而生活也不只有追逐,岁月漫长,值得驻足,偶尔停在这一刻,听听内心的回声,听听桐树上季节更替的虫鸣.

席慕容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时光的涵义,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在我心中,此心安处就是幸福。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字:童安

图片: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