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保障类产品,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所有的保险产品本质,都是为客户提供保障和防范财富风险,对于保险的功用,我们也在前期写了很多文章谈论这个话题。(若有兴趣可查看历史文章:以终为始——你真的了解终身寿吗?

然而保险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收益又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那么作为当下市场主流保险产品之一的终身寿险,核心功用以外的收益情况又怎么样呢?今天我们详细的聊聊这个话题。

一、收益的正确理解方式

谈到收益,不自觉的可能会拿不同金融产品直接做比较,从实际的资产配置角度来看,不同金融产品之间的收益比较毫无意义。

因为收益只是金融产品的属性之一,脱离了安全性和时间维度谈收益属于刻舟求剑。

说期货比存款收益高对吗?理论上讲是对的,但实际上并不一定。期货可能三天翻倍,也可能两天亏损90%,甚至第三天倒欠期货公司保证金。

说国债逆回购收益比存款高对吗?某些时点可能是这样,比如1天的国债逆回购年化收益可能超过20%,但是全年平均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数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谈到收益,必然要考虑安全性和时间性,综合来衡量一个金融产品的收益,才是客观理性的认知。

目前市场上终身寿产品有常见的两种类型:杠杆型终身寿和增额终身寿。我们从收益的角度分别去谈一下。

二、增额终身寿

说起增额终身寿的收益性,同样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我们从安全性,时间维度去梳理下终身寿的收益特点。

首先要谈到的是安全性,这个产品本身是安全的,收益以现金价值的方式写进合同,能够保证兑付。从产品安全性来看,应该属于当下最安全的工具之一,即使保险公司破产,也有保险保障基金和其他保险公司承接,产品本身兑付和收益也不会出现问题,也不受存款保险制度限制,购买金额超过50万也完全不需要担心。

从时间的维度来看,产品具有长期性的特点。目前长期型产品的稀缺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知,特别是短期类产品收益相对略高的时代。因为投资者往往容易关注短期,过往常说,资产配置就是违背人性的,这句放在这里特别的贴切,因为关注短期利益是人的天性。但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收益下行是大概率事件,在这样的背景下,短期收益是逐渐走低的,而增额终身寿通过合同的约定,利用现金价值写进合同的方式,保证锁定了长期的收益,不受市场波动和政策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收益的角度来看,增额终身寿整体收益接近当下市场短期收益产品。我们睿时企管目前已为30余家银行和保险公司做过终身寿系列的培训,见过保额递增3.5%、3.6%的,还有3.3%、3.05%的,但从现价增长和保额增长来看,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收益差别并不大。

产品收益与时间息息相关,作为长期型的产品,时间越长,收益越高。我们以某公司产品为例,为了简化计算,我们采用趸交产品来作为计算依据。10年年化单利2.6%,20年4%,30年5.1%,40年6.4%,50年8%,60年10%。按照复利来看,IRR越往后期增长越大,也基本趋近于3.5%。

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何一个家庭,都会配置适当的长期型资产,而增额终身寿从收益角度看,收益确定,并且单利复利均较高,适合作为家庭稳健型的资产配置。

三、杠杆型终身寿

对于杠杆型终身寿,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这是一个纯保障类的产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可以把它看一个不定期的固收类理财,但是不同的时间期限对应的收益又是确定的比如30岁购买,如果50岁身故收益是多少,到80岁身故是多少,100岁身故是多少,这个收益是非常确定的,同样也是写进合同。

从收益的角度看,跟增额终身寿最大区别在于,增额终身寿是时间越长,收益越高,而杠杆型终身寿是时间越长,收益越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以某公司产品为例,为了简化计算,我们采用趸交产品来作为计算依据,客户男性30岁,年交保费209元,保额1000元。如果客户交费满1年后不幸身故,这个产品的收益是多少呢?478%,可以说秒杀99%的产品了,如果是10年后身故呢?单利收益43%,如果是30年后身故呢?单利收益15%。

从复利的角度去看,我们也会发现如果70岁之前发生意外,这个保障型产品的年化复利也达到了4%,年化单利1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纯从收益角度看,很多人低估了杠杆型产品的优势,这个可以看成是不确定期限的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其实并不低的。当然不同年龄性别的保额不一样,会有一些差别,但确实这样的思考方式,让我们能重新更好的去看待终身寿产品的收益问题。

综合来看,从收益的角度,终身寿系列的产品其实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关键是要正确解读,从单一的、片面的、静止的角度,换成多维度,全面性,动态的视角去看,更容易客观认识产品本身的优势和不足,所以我们睿时企管也一直强调,没有一种金融产品是完美的,通过资产配置,让不同的产品合理组合,起到1+1>2的效果,进而发挥最大的功用。

我们最近也更新了一篇硬核专业的文章,很多读者感觉有一点深,不过对于增加医学和保险知识还是有帮助的,也有助于更好的跟客户解释新规旧规的区别。如果有感兴趣想挑战的朋友,欢迎阅读《法眼看重疾》联合主创姚嘉律师撰写的医疗保险专业文章,点击链接即可跳转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应该现在购买或加保重疾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