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庚子年来到了腊月。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今年庚子年的腊八节,遇上了同一天的大寒节气,

大寒最隆重的习俗,便是“大寒迎年”。

腊八+大寒,今年腊月初八这个重要的日子,

咱们一起来看看:

怎样在腊月的大日子里,旺岁末年初的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腊八节:

释迦牟尼成道日,带佛祖走出苦恼的腊八粥

说起腊八节,这个节日最有名的,莫属腊八粥了。

腊八粥流传已久,说起它的来历,和很多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朱元璋、岳飞,甚至秦始皇修长城的工匠、历史上某对不知名的落魄夫妇,

都曾在饥寒困顿之中,因一碗热腾腾的美味腊八粥,

得以温饱,度过了人生中的艰难岁月,才有了日后的大胜而归 。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佛祖释迦牟尼

佛家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曾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儿子,

年轻时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

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

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佛陀在雪山苦行六年,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

于是在迷茫困顿饥寒之中,放弃苦行下山。

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奶与谷物共煮而成)供养他。

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在菩提树下入定七日,

终于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悟道成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人不忘祖师成道前,所受六年苦难,也纪念佛祖悟道成佛,

便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就有了腊八粥和腊八节。

如今每逢腊八节,各地寺庙常会隆重纪念佛祖成道,

诵经并效仿牧女,煮粥敬佛,得到佛祖保佑。

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腊八节不仅在佛家,在中国本土的道家

腊月初八也是“三元五腊”中的王侯腊的大日子。

“其日可谢罪、求延年益寿、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改贫乏、沐浴、祭祀先亡、大醮天官,令人所求从愿,求道必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腊八节这样的好日子里,

大家可以到在家烹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到超市里买八宝粥的材料就可以熬制了),

先敬家中供奉的神明,再和家人一起分享食用这份“福寿粥”。

“福德粥”腊八粥不怕多,相传吃剩下来的,是“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腊八开运美食

腊八面

用大米熬制的腊八粥,是腊八节的节令食品。

但在盛行传统面食的陕西关中地区,

腊八粥就变成了腊八面,会用豆类加蔬菜,中火煮面。

做一份油泼腊八面,成了地方特色的腊八开运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腊八醋、腊八蒜

吃饺子拌面的碧绿蒜,

常在腊八节期间用醋泡去制作,称为腊八蒜,

而泡制腊八蒜的醋,称为腊八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腊八蒜的制作,就在腊八这一天开始,用醋坛子密封泡大蒜

这一泡,要泡大半个月,在大年初一开封。

腊八醋腊八蒜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初一吃饺子,蘸腊八醋腊八蒜来吃,别有一番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冰

在天寒地冻的北方,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

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

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时间来到今天,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

大冷天零下吃雪糕,雪乡里冰棍露天摆卖,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浪漫事。

身体足够强壮的朋友,想要体验一番,可以来个红豆冰棒,吃个“腊八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寒迎年

庚子年一年魔幻,

而收尾之时的腊八节,却很巧的遇上大寒节气和腊八在同一天。

这两个日子,都是岁末时,辞旧迎新的开始。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而在大寒节气,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大寒迎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

过了大寒又立春,大寒一到年味渐浓。

此时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

大寒迎年,在过去的传统风俗,是:

“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

而来到今天的现代生活,大家后天从大寒开始,

就可以准备过年打扫的工具、备年货(尤其要考虑快递到达的时间)、安排春节活动了。

从大寒到春节,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可以让我们在忙碌中,好好准备过个好运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咱们“岁末年初旺运系列文章”,

除了像之前一样,和大家继续讲解太岁和流年运势

还会加入年终岁尾,和过年有关的各种旺运习俗

从小年到元宵节,这段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喜庆的日子,

哪些好运习俗,助旺牛年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