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适应性考试“适应”什么?第三批改革省市将迎来全面“演练”

近期,江苏、重庆、湖北、湖南、广东、福建、辽宁、河北等省市同时发布了2021年“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方案”,标志着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市正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适应新高考,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安排,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八个省市将组织开展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

据悉,这次新高考适应性考试涉及人数约330万,占高考总人数的1/3。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物理、历史、化学、地理、生物、政治由各省自命题。

适应性考试如何安排

适应性考试定于2021年1月23日—1月25日举行,各科目具体考试时间安排如下:1月23日分别测试语文和数学,1月24日分别测试物理/历史和外语,1月25日测试化学、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学。

考试时间: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数学和外语2个科目考试时间均为120分钟。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政治、生物等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

所有已参加2021年普通高考报名,并选择了普通高考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考科目的考生,需参加适应性测试。

(以上日程如有变动,以省招办公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3+1+2”的首次“验收”

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实行“3+1+2”模式,考生总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满分均为15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1”为物理或历史必选一科,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2”为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任选2科,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转换后的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考生“适应”什么?

组织适应性考试是教育部统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部署,是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的重要举措。对于考生来说,这也是一次全面的“演练”。新高考在考试科目、计分方式、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等环节都有重大调整,这次适应性考试,可以让考生充分熟悉各环节流程,尽快适应新高考。

1。熟悉试题风格,了解自身状态

适应性考试的结果不会与正式高考挂钩。考生可以放松心态,轻松应考。

通过这次“演练”,考生正好可以熟悉一下新高考试卷结构、试题风格、题型难度、考试流程等,据考试结果查漏缺补,找出薄弱点,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考试结束以后,考生还可以根据排名情况,清晰自己的定位,及时对目标院校作出调整。

2。熟悉新高考模式,了解赋分机制

新模式下统考和首选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再选科目要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总分,涉及到“等级转换赋分”的科目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通过“演练”,考生可以了解新模式下的赋分机制。

转换后赋分成绩起点为30分,满分为100分。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约为15%、35%、35%、13%和2%。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原则,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

赋分,本质是等位次分数转换,使选考不同科目的考生的成绩具有可比性,成绩公布时,考生查询到的再选科目成绩是等级赋分后的成绩,不需要考生自行转换。

3。熟悉考试流程,了解填报志愿政策

此次适应性测试后,各省将组织统一评卷,考生根据适应性考试成绩,模拟填报志愿。与改革前相比,各省填报志愿主要在志愿单位、志愿数量和填报要求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以八省普通类为例,填报志愿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专业(类)+院校”,二是“院校专业组”。以“专业(类)+院校”为单位的填报模式,即1个“专业(类)+院校”为1个志愿,不再设专业服从调剂选项,实施省份为重庆、辽宁、河北三省。

福建、湖北、广东、湖南、江苏等五省份,实行“院校专业组”志愿模式。一个院校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趁此机会考生可以充分了解本省新高考填报志愿的环节和流程,了解有关招生政策和要求,根据高校选考科目要求,自己的成绩、兴趣爱好等,拟定志愿,为正式填报志愿做准备。

  防疫温馨提示

1。考生要及时关注本省发布的相关信息,认真阅读考试防疫要求,快速适应变化。

2。考试临近,考生应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尽量避免与外地人员接触,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

3。尚在外地的考生应了解考点所在地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及时返回,并按属地化要求和规定进行管理,以免耽误考试。

4。考试当天逐一核查准考证、身份证及其他需提供的相关证件。按考点要求,提前进入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