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典籍中,虽然没有高血压这个名词。但其实也是记载了高血压这种疾病的。

高血压病在中医里属于眩晕的范畴,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也是由来已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任何疾病在中医的理论中,都有不同的证型,因此治疗方法和用药都会有不同。

高血压最基本的中医证型有以下3类:

1、肝阳上亢型(急脾气型)

▶典型症状:眩晕、头痛头胀、急躁易怒、口苦、肢麻震颤、面红耳赤、失眠多梦,劳累和情绪激动后加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中成药推荐:天麻钩藤颗粒;

2、痰饮内停型(身材胖型)

▶典型症状:头蒙如裹(头昏蒙像被布带裹住一样),容易胸闷心悸,胃部胀满、呕吐痰涎、食少多寐,下肢可轻度浮肿,大便粘腻或便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成药推荐:半夏天麻丸;

3、肾阴亏虚型(老年虚弱型)

▶典型症状:眩晕、视力减退、两眼干涩、健忘、耳鸣、烦热失眠、腰膝酸软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成药推荐: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金匱肾气丸。

当然,在现实中,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分型』会交互错杂,远不止上述三种类型,所以需要专业的中医医师具体辨证后调整加减,遵医嘱用药。

常见降压穴位:

除了吃药,还可尝试时常点按、按压以下几个有一定降压效果的常见穴位

1、百会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2、攒竹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置: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3、风池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置:颈后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4、曲池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置:屈肘呈直角,肘横纹尽头处。

穴位按摩有助于降压,但效果因人而异,不可代替药物治疗。

如果涉及穴位的针刺、或灸法,一定要由医生,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