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小故事。

前些年,当地环保局分了一名环境工程博士(水污染控制方向)定向选调生,当地水域有很多,长江穿市而过,专业上非常对口吧,学有所用,不浪费自己的专业知识。但是现在这个人已经辞职,去了一家能源环保公司上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博士,现在不仅仅是当辅导员了,还能到系统里当主任科员。有科研论文天赋的人,不一定能处理得了处理机关事务。早期博士入校,大家对新事物的崇拜,到现在的见怪不怪,甚至不愿意选择。

它是一个变化过程,也是对系统内部实际情况的反映。文博比理博情况要好得多。从前,有些领导真的想要博士,有些则是为了装点门面,博士作为吉祥物,慢慢地自己也认识到了现实,便会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不需要博士?

一是害怕其好高骛远。由官方到会议,都说小也是大,专科能做,博士能做,怕你接受不了。

二怕自视过高。文化程度高,指挥能力强,最后虽然这个人,工作还是得自己做。

三是害怕天高任鸟飞。培育人才要花时间和精力,刚培养出来,或者升官走了,换了单位,或者辞职不干,出了体制,全部精力都变成了流水,白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位学位在人才引进、选调进单位的那一刻其作用就已经用尽,在工作中你仅仅是沉溺于过去,而不能迅速适应现阶段的工作,那就只能徒增手高眼手低。领导都喜欢姿态放低的博士,不要把学历看得太重,从点点滴滴做起,让大家看到博士接地气,再往后博士学历才会起作用。博士学历下次发挥作用的时候就是你被提拔的时候了

内卷。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在宣扬努力、奋斗,批判年轻人缺乏奋斗精神,喜欢安逸。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年轻人真的缺乏“奋斗精神”吗?不是的,是因为他们早早地看清了资本营造出了“996”、“35岁中年危机”等这个时代的代名词,而这些所谓的“福报”确是以牺牲年轻人为代价。因此,在外部环境愈加险恶的今天,人的本能反应选择了逃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谁说在体制内就是喝茶看报?体制内的各部门各岗位也有你想不到的挑战,尤其是基层干部,面临的困难更多,情况更为复杂。因此,想要体现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就把他下放到基层,亲身体会到基层的复杂情况,才能在将来的仕途中更加接地气,才能更加为百姓着想。这也是为什么要有选调生,为什么会有基层人才引进计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