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上说,攻城难,守城更难。一般情况之下,如果不是万般无奈,被逼急了,或者是攻城的一方实力过于雄厚,不然不会选择攻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一旦一方选择攻城了,那一定是胜券在握,准备充足的。守城的一方是绝对的不会好过。他们将会遭受异常惨烈的猛攻,很有可能被切断供给,把所守之城变成一座孤城,让城内人心涣散,然后被聚而歼之。

所以想要守城,要求特别的高,要有绝对充足的水源,粮草;要有得力的干将,他不仅要勇猛还要机智过人,有谋略。还有兵力要有足,城池要险峻坚固。这些条件缺一种胜算就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的守城之战有很多,有很多人因为守城一战成名,载入史册流芳千古。比如说东汉末年张辽与孙权的"合淝之战"让张辽名声大噪。还有明初朱文正跟陈友谅的"洪都之战"朱文正一战成名,从此令人刮目相看。

今天我们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场守城之战"长衡会战"我们要介绍的主角就是,长衡会战的领导人方先觉。

自小性格顽强,从不服输

国难当头,多少有志之士弃笔从戎,报效国家。方先觉就是其中的一员。方先觉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戎马一生本来不是他的志向,他的志向是当一名律师,为天下不公之事尽一己之力。

无奈国家动乱不安,与其做一名律师为百姓打抱不平,不如实实在在地上战场,保家卫国来的现实一些。加上方先觉在上海的政法大学,接触到了很多孙文先生的先进思想。方先觉更加坚定了自己投笔从戎的想法。

这个时候方先觉打听到,黄埔军校在上海招收学员。方先觉迫不及待地报了名,并且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在方先觉的军校生活中,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方先觉在校期间,发现学校的食堂部门贪污伙食经费。导致学员的伙食一日不如一日。方先觉最见不得这种偷偷摸摸,见不得光的事情。他带着几个同学把这名管理伙食经费的长官给暴揍了一顿。这下好了,气是消了,同学的伙食质量也上来了,但是方先觉就此被学校开除了。

方先觉丝毫不觉得懊恼,他行正义之事,被开除也没什么。报效国家的出路也不是只有这一条。方先觉就是这样一个真性情的人物。

7天听成47天,方先觉的守城之战堪称奇迹

方先觉性格顽强,又不服输,这种兵坯子哪有人不喜欢的。老蒋的五虎上将,卫立煌一眼就相中了方先觉,觉得他是一个可塑之才。于是举荐他为第1军宪兵连得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先觉不负众望,一路稳扎稳打,从连长升到营长,接着因为粤桂之战和中原大战,方先觉积累了一定的作战经验之后,被选入了军官训练营,随后就被提拔为了中校团副。

1944年5月份长衡会战爆发了,日本想要快速地疏通他们的战线枢纽,在衡阳发动猛烈的攻势。当时主要应战主力是薛岳带领的第10军。薛岳任命方先觉带领190师,54师,预10师以及他之前所带领的第3师,一共是四个师的兵力保卫衡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先觉抱有必胜的信心,他安排好四个师的整体部署之后,还邀请了新闻记者到阵地上来拍照巡视。首先气势上方先觉已经拔得了头筹,让士兵气势大增。

6月底日军的第一次攻击来了,5天的猛攻,日方将领遭受重伤,除了张家山,其他阵地丝毫打不动,只得放弃。第一轮攻势就此停止。本来以为任务就此圆满结束,此时的方先觉接到上级的命令,继续坚守7到10天左右,结果方先觉听成了47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级的命令不得不服从,这个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人物。但是方先觉还是积极地谋划应对策略。他下令放弃第一阵线,收紧防御面积,增加作战密度。这一命令相当明智。这时日军的第二波攻势来袭,这次的进攻持续了8天,但是依旧以失败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次攻势更加凶猛,方先觉他们的补给线也被日军给切断,日军不断地增加兵力围攻他们。连续防御20多天之后,方先觉手下的54师和190师被日军攻陷。此时方先觉带领的第3师和第10师已经弹尽粮绝。

这种艰难的情形之下,伤员不断增多,没有作战补给,除了等死就只能投降。为了救治伤员保将士们的生命。方先觉选择投降。

宁死不屈,拒绝救治,谁言投降不丈夫?

方先觉何尝不想战死沙场,用刺刀拼到最后,但是还有这么多衡阳的百姓跟手下的将士。保住他们的命比什么都重要。方先觉派人给日方送去了自己的停战要求,那就是要保证他手下所有将士的生命安全,救治那些伤员,埋葬死去的兄弟同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方同意了,方先觉跟手下的一些高级官员被日军羁押看管了起来。日军的想法是想让方先觉他们重新组建日军的先和军,方先觉誓死不从,僵持三个多月之后,方先觉生病了,病情严重,但是他拒绝接受救治,一心求死。他宁愿死也不愿替日本人卖命。

绝处逢生,方先觉后来在衡阳自卫队的帮助之下,脱出了日军的控制,回到了重庆。回归当日,机场到处都是欢迎方先觉回来的横幅,场面热烈到不可思议。方先觉在一片呼声中荣耀回归。

小结

方先觉长衡会战一战成名,长衡会战还被国外人士称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但是还是有人对方先觉的投降举动,感到遗憾,说他是前功尽弃,应该以死明志,落一个好名声。

这种言论是不是有点肤浅,胜利有很多种形式,谁言投降不丈夫?方先觉这样一铮铮铁骨的爱国将士,即使他投降日本,但是他依旧是我们最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