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告诉我们欲火要远离,所谓“菩萨见欲,如避火坑”,大众要肯定这个观念,自己有很大的福气,过去修了善根、慧根,跟三宝结了缘,前世发了愿心,今生又来度众生,现在要从这里入手,这是自己的本分,实在是如此的。前面很多章节都谈这个问题,这一章特别再提,叮咛再叮咛,这是佛陀的大慈大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心中有三把火,一个是贪欲火,一个是无明火,一个是饥火。火来了,就失去理智了。修行没有别的,就是把欲修掉。相信每一个人都看得破世间上的名利,但要看破这一关,是不容易的,古德说:“透得此关,出尘罗汉。”俗话也说:“酒色财气四堵墙,当中埋的是英良;若能跳出墙门外,此是长生不老方。”由此可知欲火的祸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法讲戒,儒家也讲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年轻人还未成年、还在发育的阶段。贪色,就会影响发育,一个是智慧的发育,一个是生理的发育。现在很多学生、年轻人神经衰弱,什么原因?就是贪爱得不到满足。如果养成这一种习惯,就糟糕了,就会神经衰弱,脑袋昏昏沉沉、糊里糊涂,记忆力减退,最后失眠,这一生就耽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法是以戒为根本,戒是最重要的。不但有戒法、戒行、戒相,还有戒体,最重要的就是时时刻刻观照这念心,“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打了妄想,马上照住,把打妄想、起贪爱的这个心转过来;如果转不过来,就要修“四念处观”。四念处观很重要,是对治我们的执着和贪的法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念处观──身念处,观身不净;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法念处,观法无我──这是别相念,个别来修,对治执着。别相念修成功了,不但能断烦恼,而且可以入禅定、启发“神通”。别相念修好了,进一步修总相念,一个具足四个──观身不净,观受也是不净、观心也是不净、观法也是不净,就是一法具足一切法。所以,佛法就是要如实地去修行,尤其是大众出家不容易,把家庭、事业暂时放一放,来依止道场、依止师父用功。假使能够把这一关看破,这一生绝对可以得解脱。所谓“解脱”,是指心当中的烦恼没有了;烦恼没有了,心就清凉;心清凉,就得自在;自在,就是解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行,想要心得到自在、解脱,有顿悟、有渐修。什么是顿悟?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时时刻刻安住正念,没有妄想,一念到底。所谓“一法界显,九法界隐”,“一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就是诸位听法这念心,只有这一念,没有第二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如如不动,这就是一真法界。悟到一真法界,就是开悟了。悟,就是这样“悟”。假使没有悟,相信这个道理,达到了,也是悟,这就是站得住;站得住,还要站得长,就是功夫,这就是“顿悟自心,直了成佛”的顿悟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