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大部分APP都有“分享到朋友圈”的功能,但提供“分享到微博”的却越来越少了;朋友圈出现得比微博晚,为什么我们会更愿意把文章或视频分享到朋友圈呢?

我去翻了一下常用的APP,发现其实基本上都还是有“分享到微博”的功能的,但在排序上落后于微信,一般的排序如上图,微博一般排在了第5位,从这个默认的分享方式可以看出“分享到微博”的使用人数肯定会落后于”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我觉得平台内容的稀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朋友圈相对微博来说内容是比较稀缺的,这取决于朋友圈的好友关系更为收敛,不像微博一样开放,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封闭,造成朋友圈好像什么信息都很稀缺、有价值的信息更为稀缺的情况。

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我觉得科普类、知识类、思想类;还有搞笑类型的内容在朋友圈都是比较稀缺的,因为微信好友是“熟人”和“工作”关系为主,于是很难获得有价值的内容,于是当我们看到有价值的内容的时候会觉得相对微博粉丝来说,对微信好友可能更为稀缺。

因为微博本身是以内容为生的,无论是短内容还是视频或文章,微博从来不缺少内容分享者,缺的是沉下心来认真阅读的人,但又因为信息过于泛滥,使得微博里尽管优质内容很多,但却很难过滤掉没价值的信息;于是我很久之前就放弃关注媒体类微博,因为他们生产的内容太多了,多到我无法消化,而其中有阅读价值的却很少。“关注”的关系天然地决定了粉丝只能接受好的内容,每一次发的水内容都可能让粉丝流失。

尽管没再关注媒体号,但微博中转发内容带有大量的“@用户名”和"//"也是让人挺难受的,转发本来是传播信息的有效方式,微博最初的“力量”来自这个功能。但在没有“社会事件”需要全民关注的日常中,也许纯原创的微博会更有价值,或者说增加“转发”的成本,才能有效地减少重复的内容,比如去掉“转发”的功能,如果想转发就只能自己去复制粘贴了。所以,其实朋友圈也不是不能“转发”,只是需要自己去复制,然后在显示的时候朋友圈还会自动折叠复制过来的内容,可见,在引导用户发原创内容方面微信做得是比微博好的。

其实对于“转发”,我觉得前一阵增加的“快转”功能是一种改良方式,“快转”的内容在呈现的时候去掉了一些多余的信息,显得更为简洁。同时让“转发”从原来的是点一次变成现在的需要点击2次,一开始我对这个增加点击操作的交互也是很不满意的,但现在看来,如果它本身的目的就是增加转发的难度,从而鼓励用户少转发,那倒也是个不错的改进。

经过这么一想后,我想尝试一段时间只看微博中的“原创”内容,看使用体验是否能提升。

自媒体的两大内容主体是图文和短视频,图文是微信公众号最早发力的,而短视频则是抖音最开始做起来的。而“分享”的主要对象无疑是图文和视频,会分享商品的除了代购就是销售,这些好友一般我都是屏蔽朋友圈的。微信因为有公众号这个平台,把公众号的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就成为了很自然的事情,分享时方便,通过分享链接去阅读也很方便,这是微信分享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当然,外链阅读的体验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方面微信做得就比微博好多了。

也许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微信对“外链”的态度怎么能叫做“友好”?随意屏蔽竞争对手的外链也叫友好吗?

其实“屏蔽”只是对分享者不友善,但对读者来说却可能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如果它能屏蔽掉没价值的信息的话,当然现实是可能主要是用来屏蔽竞争对手,尽管有时它较起劲来连自己人也咬,但事实上“屏蔽”这个功能对阅读体验并没有多大的改进,毕竟广告外链与广告图片并没什么本质区别,用户发广告图片不屏蔽为什么发广告外链就要屏蔽了呢?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我可以屏蔽朋友圈发广告图的好友,难道还不能屏蔽发广告链接的好友吗?

在微信中打开外链时的体验比微博中要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微信提供了“收藏”的功能,当一个外链中的内容比较有价值的时候,或者用户打开后不能及时查看的时候,微信中可以点击“收藏”,放到自己的收藏夹中,可供以后再读。尽管我们知道收藏后其实大部分人并没有再去打开来看,但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就算用户永远不会去看收藏夹,你也必须要有“收藏”这个功能,要让用户可以收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给用户提供一个“不遗憾”的保障。

因为微信是熟人关系,每家APP都认为微信好友的“广告”价值会更高,所以都在想方设法地打入朋友圈,希望通过朋友的相互推荐为APP带来流量,但微信对“拉人”类的朋友圈或聊天中的链接拦截得比较厉害,如果不是因为邀请时有金钱激励的话,这条路可能很难行得通。

微信最主要的分享其实还是来自公众号,现在可以加上“视频号”;毕竟自有资源平台肯定是鼓励分享的,对用户来说在同一个平台上去打开及阅读他人的分享的体验也是比较好的。微信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其实微博平台上的图文和视频并不比微信弱,平台内的分享价值没有微信高主要的原因还是内容质量问题。

微信虽然最早做图文平台,但最早与质量好坏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公众号的文章质量是靠限制发文数量来得到保障的,同时“订阅号”的统一入口的阅读体验也要比微博好得多。

微博因为是做短内容起家,知内容生产快,质量自然不能和公众号的图文比;微博支持的图文也基本就只是一个“长微博”的功能,并没有专门的展示平台,夹杂地微博中,很容易被微博信息流湮没。要想提高微博中图文的质量和阅读体验,就必须限制用户每天的发文数量,同时提供一个统一的入口,不能和普通的短微博混合在一起。

结语:

什么样的内容会得到用户的分享呢?我想主要有两种:一是对自己有好处的,比如他人点击或注册后自己能得到“红包”的;二是对好友有价值的,比如科普“养生”类的文章,或者有趣的内容可以搏好友一笑。

无论哪种类型的内容,也无论哪种方式的分享,可以预见的跨APP的分享会越来越小,自建内容平台,让用户只消费本平台的内容基本上成了各家“互联网”公司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