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正大是叶挺将军的长子。

叶挺将军去世时,叶正大已经19岁了,几个兄弟姐妹当中,叶正大与父母相处时间比较长,对父母的印象也最深刻。

叶正大回忆自己小的时候,酷爱航模,喜欢摆弄玩具飞机。叶挺夫妇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循循善诱式的,见到孩子经常用木片坐飞机,就经常鼓励他。

小时候的叶正大经常对父母亲说,长大了要当一个飞机制造师,让大家都有飞机坐。

叶挺夫人李秀文是一位美丽端庄、充满智慧的女性,她为叶挺生育了9个孩子,每一个都悉心教育和照顾。她见大儿子叶正大热衷于制造飞机,特意托人去香港买了一些制造飞机模型的图和薄木片,培养叶正大的兴趣。

叶家的玻璃窗里,摆满了儿子叶正大制造的木片飞机。

有一次,年幼的叶正大带着自己制造的模型,邀请妈妈和客人到屋外的草地上一起去看他放飞。

妈妈、客人及弟妹们一起来到草地上,只见他轻轻地拨动滑车,那一尺多长的白木小飞机便腾空而起,还在天空打了几个回转。妈妈、客人和弟妹们惊叹不已,一起拍手叫好。

叶正大从小,对飞机就有着无比的特爱和天赋。

飞机落地,小妹妹叶剑眉立即跑上去,一把将飞机抢到手里就跑。小叶正大则高声说:“剑眉,你别弄坏了,快给我,这飞机飞得不够高呢!等我回去还改装一下,让它飞得更高更远。我们就可以坐上它去见爸爸了。”

剑眉听说要见爸爸,才停下脚步,把飞机交给了哥哥。

叶正大从小就对科学充满兴趣,也乐于向更深层次探索。父母是他最好的导师,弟弟妹妹是他最好的观众。

后来随着抗日战争爆发,皖南事变等一系列改变中国历史的大变故出现,叶挺夫妇忙于国事,将年幼的叶正大托付给了叶正大母亲李秀文在广州的大姐家照看,叶正大在那里一直读书,直到高中毕业。

可惜,叶正大19岁以后,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父母和小妹了。

叶挺去世,周恩来:你就是我们大家的儿子

叶挺将军,是影响中国近代史走向的名将。北伐战争时期,叶挺独立团就曾威震全国。1927年,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叶挺将军都担任了前敌总指挥。

毛泽东主席曾经对叶挺说:“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叶挺受命组建新四军并任军长,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族侵略的战争中,建立了丰功伟绩。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叶挺被捕。此后叶挺将军一直被国民党囚禁,期间各种软硬兼施,甚至要以缅甸远征军托付,都被叶挺将军拒绝。狱中叶挺写下了著名的《囚歌》明志,表明了视死如归的志向。

这首诗歌现在收录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供后世中国人凭吊。《囚歌》中那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表明了叶挺将军视死如归的精神,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叶将军离开渣滓洞后,人们依稀可以看到他用毛笔在墙上写下的文字: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气压邪气,不变应万变。坐牢三个月,胜读十年书。

叶挺将军誓死不屈服,中央也在不断地努力营救,1946年3月,叶挺终于出狱。

此时,19岁的叶正大以及两个弟弟妹妹,和广州的姨妈生活在一起,他们听说这个消息后兴奋不已,终于能够见到爸爸妈妈了!然而,意外发生了。

1946年4月8日,叶挺在从重庆飞赴延安途中,不幸遭遇空难牺牲。同机遇难的还有叶挺的夫人李秀文,以及他们十岁的女儿叶扬眉和刚刚三岁的儿子阿九。

几天后,叶正大从报纸上看到消息,伤心欲绝,与弟弟、妹妹和姨妈抱头痛哭。

70年后叶正大已经是一个89岁的老人了,说起这件事时仍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回忆当年时说:我从小不是一个爱哭的人,但那些日子里,是终日以泪洗面。

叶挺将军去世了,周恩来把叶正大的弟弟妹妹们接到了延安,安排到自己住的窑洞里,每日三餐由朱总司令安排。聂荣臻、邓小平等人经常看望他们,给他们带好吃的。周恩来从重庆返回延安后,又安排几个年纪小的孩子们赶紧到学校里读书。

每逢周末,朱德总司令会派警卫员牵着马,把几个孩子接回中央所在地“延园”改善生活。当时整个解放区,无论毛主席还是朱老总自己的子女,都得不到这样的待遇。

而叶正大因为年纪比较大,为了他的学业着想,周恩来指示他继续在广州读大学。但是他在广州的生活却不得安宁,终日被国民党特务盯梢、跟踪,终日在恐惧中度过。叶正大想起,父亲叶挺生前对自己说过,最信任的人是周恩来,所以叶正大就想办法联系到了周恩来,希望能够安排自己到延安。

周总理立即同意,叶正大辗转北平、张家口,几个月后获得机会,跟随一支队伍,从张家口步行到了延安。

叶正大到了延安,看到宝塔山,看到延河水,心中百感交集,这是父亲心中最后的目的地,也是至亲们长眠之地!

叶正大到了延安,看到周恩来总理,还没说话,眼泪哗地一下,止不住地留下来了。

周恩来的眼睛也湿润了,安慰他道:

“好了,孩子,到了延安,就是回了家了!以后你就是我们大家的儿子,你一定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做一个优秀的革命者!”

周恩来把叶正大也托付给朱德照顾,长辈们把叶正大安排到了延安大学。

朱德夫妇对叶挺子女的照顾无微不至,这让叶正大更加想念父母,朱德夫妇就带他去叶挺夫妇墓前。叶正大在父母墓前,想起父亲生前说过的话——“你们的名字合起来就是‘正大光明,扬眉吐气’”,而如今,父母已牺牲,扬眉妹妹和小弟阿九也已先离去了,叶正大不禁嚎啕大哭……

1948年,中央决定送21个懂俄文的青年去苏联留学,为建设新中国储备人才,这21个人大多数是烈士子女,叶正大就在其中。大家到苏联后,为了保密和安全,让他们在莫斯科郊外的一所学校上学。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人可以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了。叶正大与弟弟叶正明商量,决定进入莫斯科航空学院,这其中的原因说起来心酸,除了叶正大喜欢飞机、比较了解飞机之外,还在于叶挺将军是因为空难牺牲的,他们想为祖国造出更好的飞机来。

其实不仅叶正大和叶正明这么想,1953年叶正大的四弟叶华明18岁,中学毕业,打算参加空军,被后来负责照顾他们的聂荣臻元帅阻止,理由是叶家已经有四人死于空难了,不能让叶家子女再冒这样的风险了。

叶华明也跟哥哥们的想法一样,因为父亲死于空难,既然不能当飞行员,就进入哈军工学习航天发动机专业,18岁的叶家老四说:“要为国家造好飞机”。后来叶老四进入联莫斯科军事航空工程学院学习,1959年回国后没能成为飞机制造专家,被分配到了钱学森门下,成为一名地对空导弹专家。

叶家兄弟,可见一斑!

毛主席:建设中国的强大空军

在莫斯科的学习,困难之大是难以想象的!

1951年曾经去过苏联的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里这样写当时的苏联:

牺牲了两千万人,大部分重要城市和工厂,遭到毁灭性破坏,民族元气大受损伤……那是很难想象的。莫斯科的房舍、街道,仍是战前的,新建筑很少。男的牺牲很多,据说男女比例是1比8。旅馆里的招待人员,多为残疾人……

然而更大的困难还不在生活上,语言不通造成的学业上的困难才是最艰难的。

苏联教授上课时,没有讲义,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公式,然后就开讲。

叶正大和几位中国同学只能尽最大努力去听,根本来不及记笔记。大家下课后赶紧借苏联同学的笔记抄,经常要抄到晚上10点以后。

今天中国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但这样伟大事业的最初基础,正是无数叶正大这样的先辈们,白天黑夜的抄笔记,废寝忘食的钻研,“抄”来的,“钻”来的。

1949年底,叶正大和同学们听到一个好消息——“毛主席要访问苏联!”

当时双方签署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其中确认了一些历史问题,也涉及到了很多物资和技术援助。留学苏联的同学们,这期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1950年2月16日是除夕,毛主席、周总理出席了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举办的春节联欢会,叶正大他们这些留苏学生也得以出席晚会。

联欢会休息时间,叶正大拿着自己的小笔记本去找毛主席和周总理题词。

周恩来总理为他题了“艰苦奋斗,努力学习”八个字。

毛主席问他学什么专业,他回答说是学飞机设计的。

毛主席听了高兴啊,当即挥笔为他写下了“建设中国的强大空军”。

留学苏联的同学中,有几位在莫斯科大学读政治经济学,其中有任弼时的侄女、叶正大的夫人任岳。毛主席听了他们讲到自己的专业后,说道:“哦,你们在这里学政治经济学?这个专业的学习需要联系实际,在苏联还不如回中国结合实际。在苏联应该学技术。”

叶正大、任岳年轻时

从这件事看,更可以理解为什么叶正大的回答让毛主席那么高兴了。

后来这几位同学也都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改了专业。而叶正大通过这件事,也更明白了国家送自己来苏联的意义,以后的日子里,便更加努力地学习、钻研起技术了。

叶正大越来越刻苦地学习,俄语也越来越棒了。1952年8月17日,周总理再次访问苏联,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苏联援助我国重大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周总理带来的随团翻译中对技术不是很了解,技术方面的词汇欠缺,周总理就找来叶正大当翻译。

这段时间,叶正大给周总理当了两个月翻译。

叶正大的努力和天赋最后得到了苏联学校的认可,1955年叶正大以极其优异的成绩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学校在他的毕业证书上用俄文写着“取得了和别人不一样的优秀成绩!”

改行造原子弹?

毕业了,终于可以为国效力了。当时留学生回来,工作由教育部留学生司分配,司长对叶正大的优秀成绩有所耳闻,认为像叶正大这样的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

他对叶正大说:“现在中央决策要研制原子弹和导弹,方针是两弹(现在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氢弹,那个年代两弹指的是导弹和原子弹)为主,导弹第一,组织上的意见是要你们回到苏联去继续深造,读研究生,学习原子弹、核能技术。”

但是叶正大认为,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十分困难,当时钢铁的年产量每年只有90万吨,航空工业非常落后。叶正大决定投入到航空事业当中,婉言拒绝了司长的建议。

新中国刚成立,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航空工业也是非常紧迫的部门。

司长同意了他的意见。后来叶正大被分配到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在前机身组装车间当了一名工艺员。这一时期我国的飞机制造,主要开始是从苏联运来部件,自己组装,距离自己设计生产飞机,还有很大的差距。

次年,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部门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叶正大等航空人才被聚集起来。他们要做的事情首先是学习苏联飞机的设计资料和方法,同时在工厂里进行初步的生产试验,最终的目的,当然是制造自主飞机。

从此叶正大成为航空工业的一名一线人员,为我国的飞机制造工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牛棚里造飞机

经过叶正大和同事们近两年的努力,1958年7月,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架飞机“歼1”教练机问世了!今日我们的隐形战斗机歼20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一流的战机,飞机的名字依然传承了当年的“歼”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的成就正是当年的前辈们从开始抄同学笔记,到后来废寝忘食摸索,一把血一把泪,一步步探出来的路子……

“歼1”教练机自然是落后的,但万事开头难,它的意义是巨大的。叶正大回忆:

在歼教1设计过程中,整个设计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设计人员普遍具备了既善于独立思考又能集思广益的能力。

“歼1”成功后,叶正大造飞机的热情更高了!

他和同事们开始研制自己国家的飞机发动机,积极听取苏联专家的意见;他跟随刘亚楼上将去苏联引进米格战机生产设备,并且留在苏联消化关键技术;在自己设计飞机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对苏联飞机的改进计划,并设计出了“歼9”战机……

叶正大和歼10

1965年,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年仅51岁的黄志千前往欧洲购买试飞测试设备,途经埃及上空时,飞机坠毁不幸遇难。黄志千是飞机制造的主心骨,朝鲜战争时期,叶正大还在苏联上学,朝鲜战场上的米格战机就是黄志千负责带人修理的。

黄志千牺牲后,负责攻克战机制造关键技术的担子,落到了叶正大身上。

这段时间,因为中苏关系交恶等一系列原因,叶正大被牵连了。他被关进了牛棚,被抄了家,被扣上了“苏联特务”的帽子。

而叶正大,不愧是叶挺的儿子。

叶正大每天上午接受批判,进牛棚,下午去研究所里继续搞科研,举重若轻就像正常人上下班一样。那时候正是“歼8”研究的关键时刻,他在牛棚里也坚持完善设计思路,下午回研究所里和大家一起讨论设计、研制和生产的事情,牛棚的事情似乎不存在一般。

这期间,叶正大这种丝毫不为外界所动的精神感染了实验室,大家这期间完成了“歼8”的实验,甚至在叶正大推动下,空军还进行了歼7和歼6的对比实验,其中就包括难度颇大的空中格斗实验,最终确定了歼7的地位。

后来这款飞机衍生出多个改进型号,以后的多年里都是我军主力,到了21世纪仍然还出口到世界上许多国家。

1977年,叶正大获得了“新中国航空科技工业开拓者”称号。但是对于荣誉,叶正大同样举重若轻。他仍然积极推动我国飞机制造事业的发展,推动水上飞机等项目的进行,有时候国家以经费不足等理由下马了项目,叶正大认为重要的,依然会坚持下去,直到国家重新重视起来。

不愧是叶挺的儿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与世界接轨,一些新的渠道打开,叶正大开始关注世界上更先进的飞机,以及其他科技。叶正大90岁时,有记者去采访他,看到老人家在笔记本电脑前,摆弄着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得心应手。

叶正大个人的电脑里,有他感兴趣的新闻、电影,也始终存放着叶挺夫妇的照片和资料。

1993年,叶正大的六妹叶剑眉弥留之际,叶正大眼里含着泪水对她说:

“剑梅,你不要难过,你先去了爸爸妈妈身边,以后我也会到爸爸妈妈身边,我们兄妹会在爸爸妈妈那里相聚……”。

听了叶正大的话,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叶挺将军是中国人的大英雄,他的后人也是。

年少失去父母,这样的苦楚,对任何人来说,以后的人生岁月无论如何都是无法释怀的。

叶正大年少时很有英明主见的寻找周恩来帮忙,抵达延安;在莫斯科学习,回国后的科研生涯中不畏惧困难,不为外力干扰,一心为理想、为祖国奋斗;晚年不为名誉所扰,年近百岁初心不改。

叶挺将军泉下有知,应当也会为他骄傲吧。而叶正大的一生,也像极了叶挺将军。

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