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子羔”,原名高柴,在卫国当官,从政期间爱民如子,体恤百姓。后来,卫国发生内乱。“子羔”设法出逃,至城门时,门已关闭,守门人曾犯案,被子羔判刖刑,后这个人就发配来守城门。“子羔”以为没有脱逃的机会,危急中守门人帮他藏在房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子羔”逃过一劫,疑惑为什么当时自己对守门人用了刑,守门人还要帮自己。没想到守门人却说,自己犯罪,免不了受刑。而“子羔”审判时反复推敲法令,一心想找减刑的办法;又子羔实施刑罚时,脸色是愀然不乐,由此觉得“子羔”是一位天性仁慈之人。“子羔”当时一个平凡微小的眼神、不忍的面容,布施一念慈心,无形中温暖了守门人的心,也为自己化解了一场劫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一句西方谚语,生活中以“无财七施”对待他人,如:一,尊重的眼神──眼施;二,常面带微笑──和颜悦色施;三,一句祝福的话──言辞施;四,身体力行助人──身施;五,一念真诚体谅的心──心施;六,不坚持个人立场──床座施;七,提供场地招生──房舍施。这些看似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赠人一朵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带来的温暖却在赠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传递着心灵的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前,主体二楼殿堂改为静默参观,“知客法师”必须劝导游客参观时保持静默。一位“知客法师”分享:“当时真的很不习惯面带微笑,对着每一位游客说保持静默参观!”但看着山门口的弥勒菩萨,满腔欢喜迎接着每位来山的游客,慢慢地勉强自己,时间久了心也开了。不可思议的是,每逢陌生人看到自己也会面带微笑,路上也常有陌生人主动来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云:“菩萨摩诃萨应念三法而行布施。谓念不离菩提之心,怜愍一切所有众生,不违佛语不望果报。”建设道场、禅修皆是生灭变动的有为法,须善缘和合方可成就。而事上成功的延续,更是禁不起一场意外事情的冲击。唯有安住在不生不灭的真实自性,修一切善,不执着一切善,以“三轮体空”之理行布施,如此方能让本具的菩提心香悠悠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