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虽是常见的身体现象,但是它是我们健康隐患的警示灯,关于水肿有很多不容小觑的知识点,在阿虎小编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中医内科常见病“水肿”的辨证论治吧。

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疾病。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以及肝性水肿、心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功能性水肿、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水肿等,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

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
水肿病证首先应辨阳水、阴水。阳水多属实证,包括风水相搏证、湿毒浸淫证、水湿浸渍证、湿热壅盛证等;阴水多属虚证,或本虚标实证,包括脾阳虚衰证、肾阳衰微证、瘀水互结证等。
治疗水肿的基本原则是发汗、利尿、泻下逐水,具体应用视阴阳虚实不同而异。阳水以祛邪为主,应予发汗、利尿或攻逐,同时配合清热解毒、理气化湿等治法;阴水应以扶正为主,健脾温肾,同时配合利水、养阴、活血、祛瘀等治法,对于虚实错杂者,则辨主次,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辨证论治
风水相搏证
【症状】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越婢加术汤(麻黄、石膏甘草、大枣、白术、生姜)加减。
水湿浸渍证
【症状】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膩,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五皮散(生姜皮、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合胃苓汤(甘草、茯苓、苍术、陈皮、白术、肉桂、泽泻、猪苓、厚朴、生姜、大枣)加减。
湿热壅盛证
【症状】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治法】分利湿热。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疏凿饮子(泽泻、赤小豆商陆、羌活、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槟榔、茯苓皮、生姜)加减。
脾阳虚衰证
【症状】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四肢倦息,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实脾饮(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槟榔、附子、茯苓、干姜、炙甘草、生姜、大枣)加减。
肾阳衰微证
【症状】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剂应用】基础方剂 济生肾气丸(附子、车前子、山茱萸、山药、牡丹皮、牛膝、熟地黄肉桂、茯苓、泽泻)合真武汤(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加减。
健康指导
饮食宜忌 服药期间宜低盐饮食,水肿初期应无盐饮食,限制每天饮水量,待肿势消退后,逐步改为低盐饮食,最后恢复普通饮食,不再限制饮水量。忌食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物品,忌食鱼、虾、海腥等发物。失眠患者,应该避免服用浓茶及含咖啡等兴奋性成分的食物阳水者,可给予清热利水之品,如赤小豆、冬瓜等;阴水者,宜食用富于营养,如黑豆、山药等。
日常调护 水肿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尿量、体重、体温,观察水肿变化。注意预防感冒,讲究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起居有时,劳逸结合,避免劳累过度,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涉水冒雨,久居湿地,防止风邪内侵。保持皮肤清洁,衣服宽松,以棉质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