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了这个道理,贪心自然不断自断,为什么呢?一真法界现前,心达到寂灭不二的境界,万法归一,明白“身去身来本三昧”,行住坐卧都是三昧,动也是三昧、静也是三昧。相反地,假使不明白这个道理,动也动不得、静也静不得。动的时候,就是妄想;静下来,又是昏沉。所以,觉悟了以后,动时心能够作主,静时一念不生,这就是无上佛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前面的这些道理,佛说了四句偈,作个结论。“偈”是什么呢?偈就像诗一样,含摄许多意义。偈是一种文体,又称为“伽陀”或“只夜”,通常由四句有韵律的词句组成,借此显现所开示的道理,又便于记忆。譬如圣人在入灭前,会用偈语把开悟的心境说出来;像禅七当中的起七、解七法语,也是一首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释迦牟尼佛恐怕弟子还有一些怀疑,不能信受奉行,所以把迦叶佛所说的道理,重新宣说一遍。迦叶佛的教法,也是说明贪心是从心中产生出来的。不但是释迦牟尼佛这么说,过去诸佛都是这么说,乃至于未来佛也是,这就证明了佛佛道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贪心是从意识当中产生出来的,要想得解脱、成佛种智,必须要转识成智。在所有的烦恼当中,欲望是最大的烦恼,要转识成智,必须先从贪心来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意”?譬如,看到前面有一只手表,知道这是手表,心动了,这就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有一个“知”在攀缘,这个“知”就是起了一念心。接着,再看这只手表是金的?铜的?是什么牌子?这是意的思量作用。“喔,原来是名牌,实在很好!”既然这个手表很好,起了分别识想、贪爱、执着,想买下来。一摸,口袋里没有钱,干脆顺手牵羊,就造了恶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意、识,都是这念心的转变,不过有第一念、第二念、第三念前后之别,其实都是这念心在攀缘,为了方便了解,所以分成心、意、识。在唯识中所说的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等名相,也是为了方便大众了解这念心,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说明,在作用时是什么境界?不作用时是什么境界?其实都还是不离这念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手表,知道它是个手表,这是心。这个心是不是真的呢?因为看到手表,才有心的存在;没有看到手表,哪来看手表的心呢?现在知道是手表,心当中才有手表的念头、想法,所以心念实在是很虚妄的东西,因为看到这个手表,心中才想到这件事;假使没有看到手表,心中不可能知道这是金手表、或是银手表,是什么牌子、相状……这就证明“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于法生故,种种心生。”所以,心是虚妄的。既然心是虚妄的,意、识也是虚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