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即今河北省晋州市,唐初名相魏征故里。
本文分三部分介绍晋州:
一、晋州历代政区沿革;
二、晋州古代的战略地位和历史文化;
三、晋州其他文化补充及评价。
一、晋州历代政区沿革
晋州(元、明、清初)所辖区域为今天的河北晋州市、安平县、饶阳县和武强县。
晋州,春秋时为鼓国,后属晋。战国属赵。两汉属巨鹿郡。西晋属赵国。
北魏、东魏为巨鹿郡治,辖县三:曲阳(今晋州鼓城村)、稾城(今藁城丘头)、鄡(今辛集东南)。
北齐省曲阳县(今晋州鼓城村)入稾城县(今藁城丘头),属巨鹿郡(治原曲阳县)。
北魏巨鹿郡及周边地图
东魏巨鹿郡及周边地图
隋属赵郡。唐初属定州。大历三年,改属恒州(镇州)。宋、金隶属祁州。
总之,晋州之地的归属错综复杂。晋州除了北魏为巨鹿郡治之外,元以前的晋州历代都从属于周边的各州、郡、国。
打个比方,晋州就是四处乱嫁,换一个朝代,就嫁一个地方(身不由己)。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做了一幅“晋州之地历代从属顺序”图,仅供大家参考(以唐代地图为底图)。
晋州之地历代从属顺序图
到了蒙、金时代,铁木真很喜欢鼓城这个地方(据说是因为此地出了个魏征),在此置晋州,改变了晋州从属的时代。
(关于晋州,有必要多说两句,在此前后北魏和金都设有晋州,北魏晋州在山西临汾,金晋州在山西清源。都在今山西境内,今山西称为“三晋大地”,还有晋城市属于山西省,太原古称“晋阳”,今山西省简称“晋”。
所以鼓城设“晋州”就有点说不通,虽说春秋鼓国(今晋州)之地后来归属晋国,但鼓城之地却非晋国核心区域。
也许是因为鼓城之地没有设州之先例(仅为巨鹿郡治,没有州名),铁木真念此地为春秋晋国地,故名之“晋州”。)
蒙古铁木真十年(1215年),置晋州,初辖鼓城一县,后辖4县:鼓城、安平、饶阳、武强。
明朝仍曰晋州,并省鼓城县入晋州(鼓城之名消失),领3县:安平、饶阳和武强。
清初因之,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晋州为直隶州,辖无极、藁城2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为散州(不辖县),属正定府。
元,晋州及所属安平、饶阳、武强及周边地图
明,晋州及所辖安平、饶阳、武强及周边地图
清 晋州及周边地图
二、晋州古代的战略地位和历史文化
1 鼓国的战事。
春秋晋州之地属于鼓国。这一时期主要是晋国和鲜虞国、鼓国的战斗。
春秋时期,白狄的鲜虞部落在石家庄一带建立鲜虞国(都新市,今正定新城铺)和肥国(今藁城区城子村)、鼓国(今晋州),组成联盟国家,互为唇齿。
晋国想要灭掉鲜虞三国,故晋将荀吴多次攻打鼓国,断鲜虞国之臂膀,进而各个击破,兼而有之。
一、 公元前527年,晋将荀吴讨伐鲜虞,顺势包围鼓国,围而不攻,结果鼓国人弹尽粮绝,开城投降。
于是晋军拿下鼓国而返回,(军纪严明)不杀一人,押鼓君鸢鞮回晋国。
但是这次鼓国并没有灭亡,晋国在取得大量战利品和鼓君答应归顺晋国后,将其放回。
晋荀吴帅师伐鲜虞 ,围鼓....鼓人告食竭力尽,后取之。克鼓反,不戮一人,以鼓子鸢鞮归。----《左传·昭公·昭公十五年》
二、 公元前521年,即六年之后,鼓国国君背叛晋国,又投靠了鲜虞国,晋国(很生气)再次发兵,准备讨伐鲜虞国。
鼓叛晋 ,将伐鲜虞。----《左传·昭公·昭公二十一年》
春秋鼓国故城遗址
三、 六月,晋国荀吴(中行氏)巡视东阳,派军队伪装成买米的市民,藏着着兵器守在昔阳城门之外,(趁鼓人不备)偷袭鼓国,灭鼓国。将鼓君鸢鞮掳回晋国,派涉佗驻守鼓国之地。
六月,荀吴略东阳,使师伪籴负甲以息于昔阳之门外,遂袭鼓, 灭之。以鼓子鸢鞮归,使涉佗守之。----《左传·昭公·昭公二十二年》
这就是荀吴灭鼓国的故事。
2 下曲阳(鼓城)故事
一、邳彤下曲阳当太守(卒正)
东汉大将邳彤在新莽时期担任了和成(一说和戎)卒正(王莽篡位后,分巨鹿郡设置和成郡,郡治在下曲阳城(今晋州鼓城村),太守改称卒正)。
二、下曲阳,邳彤举城降刘秀
刘秀走国河北,宣慰河北诸郡国,来到了下曲阳(今晋州鼓城),邳彤举城投降,刘秀就继续任命邳彤为太守,刘秀在下曲阳呆了几天,就继续北上了。
药王邳彤雕像(安国药王庙以邳彤为药王)
三、下曲阳渡滹沱河,王霸冰合的故事(刘秀渡河故事一说在正定,一说在深州)
王郎起兵的时候,光武帝(刘秀)在蓟(今北京)地,王郎发布公告悬赏缉拿光武帝刘秀。刘秀就立即派兵南下到下曲阳。听说王郎的部队在后面追赶,随从们都很恐慌。
到了滹沱河,侦察人员报告说:“河水流淌,没有船只,无法渡河。”将士们听后十分害怕。
刘秀又命令王霸前去察看。王霸怕吓着众人,想继续往前走,到了河边,回来就谎称:“河面结冰可以过去。”官吏们都很高兴。
光武帝刘秀笑着说:“侦察兵果然是胡说。”于是前行。等到了河边,河水也真结冰了,于是命令王霸保护队伍渡河,还剩几人没过来冰就化了。
这就是“王霸冰合”的故事。
王霸 图像
唐,胡曾作《咏史诗·滹沱河》一诗,感叹这件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全诗如下:
光武经营业未兴,王郎兵革正凭陵。
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
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
光武令霸往视之。霸恐惊众,欲且前,阻水,还即跪曰:“冰坚可度。”
遂前。比至河,河冰亦合,乃令霸护度,未毕数骑而冰解。------《后汉书·王霸传》
四、皇甫嵩、张宝,下曲阳之战
张角和其弟张梁、张宝等发动黄巾起义。张宝号称“地公将军”,镇守下曲阳。
左中郎皇甫嵩、钜鹿太守郭典大败张宝于下曲阳(史称“下曲阳之战”),杀张宝,斩获十余万人,经此一战,黄巾军主力基本被剿灭,黄巾起义宣告失败!
张宝
五、鼓城,李艺战刘十善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迅速返回洺州,派遣弟弟刘十善和张君立率军,在鼓城县(今河北晋州市)迎击唐幽州总管李艺(罗艺)。不久,李艺在徐河(今河北保定东北)大败刘十善。
李艺(罗艺),张铁林饰演
三、晋州其他文化补充及评价
一、晋州鸭梨
晋州鸭梨,河北省晋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晋州鸭梨栽培历史悠久、面积较大,品质堪称一绝。
晋州鸭梨果实呈倒卵圆形,因其果梗部状似鸭头而得名。
其质量优良,色泽金黄,皮质如玉,果肉细腻,酸甜可口,清香多汁,素有“落地酥碎,嚼后无渣”之美誉。
晋州鸭梨
据考证,晋州鸭梨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至今晋州民间还流传着大唐名相魏征回乡省亲,曾请御医用鸭梨熬制梨膏糖的故事。
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记载了梨的著名产区,文中所列地区都是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古地名,巨鹿之地盖指今晋州一带!
昔人言梨,皆以常山真定、山阳钜野、梁国睢阳、齐国临淄、钜鹿等为称。盖好梨多产于北土。------《本草纲目·卷三十》
西汉时期由真定国进贡宫廷,得名“真定御梨”。魏文帝曹丕也说真定御梨,很好吃,很赞!
魏文帝诏云: 真定御梨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可以解烦释悄。
今正定没有梨树种植,晋州、藁城之地大概是历史上这一区域“真定御梨”的传承者!
二、魏征与巨鹿魏氏
一、魏徵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 。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 (治河北省晋州市鼓城村)。唐初名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献计平定刘黑闼和山东地区。
迁侍中、巨鹿郡公。又迁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册封郑国公。
敢于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创下“贞观之治”,是被誉为“千秋金鉴”的一代名相,开国功臣,绘像凌烟阁。
贞观十七年(643年),去世,谥号“文贞”。 其中我们学过的课文《谏太宗十思疏》就是流传下来最著名的谏文表。
魏征雕像,晋州魏征公园
二、巨鹿魏氏
河北地区的世家大族很多,著名的有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渤海高氏、巨鹿魏氏等等。
巨鹿魏氏是指以巨鹿为郡望,主要活跃在北朝以至隋、唐的魏姓家族。
以初居下曲阳县(今河北晋州市)的魏歆为起点,而后在北朝时期发展成为著名的世家大族。魏氏以巨鹿郡(下曲阳)为郡望,发展成为该地的大族。
魏歆,在西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至前7年在位)时,任巨鹿郡太守,封巨鹿侯,初居下曲阳县,为巨鹿郡魏氏之始。至北魏、北齐时形成下曲阳贵族诸魏,因下曲阳属巨鹿郡,以郡名为堂号称‘’巨鹿堂”,即“巨鹿魏氏”。
从汉至唐,巨鹿魏氏名人有:魏悦、魏兰根、魏子建、魏收、魏季景、魏澹、魏德深、魏征、魏玄同、魏谟、魏宗谅等等。
除了魏征外,《魏书》的作者魏收也比较知名。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太子少傅。获赠司空、尚书左仆射,谥号“文贞”。著有《魏书》
魏收
三、周家庄乡---我国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
河北晋州市周家庄乡号称“最后的人民公社”,是我国现今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位于河北省晋州市中部,西距石家庄市50公里。
自1962年至今,合作社始终集体统一经营(社员们,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体制一直未变,下辖10个生产队,是现今唯一仍存活着的“人民公社”。
周家庄乡
2013年,周家庄乡人均纯收入14104元,高于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高出近6000元。
2017年12月17日,周家庄乡获评2017中国最美村镇50强。
周家庄乡
明清之际的顾祖禹对晋州的评价:
晋州西倚真定,东迩河间,川途四通,利于驰骤!
九地之说,所谓交地争地者非欤?
州西倚真定,东迩河间,川途四通,利于驰骤。从来争燕、赵,必争真定、河间;争真定、河间,州其必经之道矣。九地之说,所谓交地争地者非欤?
谢谢观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