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被称为“福报”的996,为什么那么招人讨厌
知名辩论节目《奇葩说》第六季曾经有过一期节目结合马云提出的“996是福报”的言论,提出“感兴趣的工作总是996,我该不该886”的辩题,正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正方许吉如则提出,996不应该局限在工作时间上,而应该是一种内心感受,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意义上的就996,创业者要承受自负盈亏的压力这是一种996,像程璐这种优秀的脱口秀演员,要承受的是每一个陌生舞台带来的不确定感,这也是一种996,然而我们之所以愿意996,是因为这是一项我们感兴趣的工作,能通过996的勤奋找到自己的价值。
反方代表庞颖提出,996的初衷原本就是站在老板的角度提出来的,在他们眼里只关心员工劳动力产生的价值,以及如何以低成本产生高价值,但是没有一个老板把员工的生活放在眼里。社会总是告诉年轻人,年轻就应该去拼搏,吃苦,付出,可是没有一个人告诉年轻人,究竟要拼搏多久才能好好地面对生活。886不是任性的告别,而是为自己生活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发发言之后,薛兆丰教授的总结其实非常客观,他认为员工到底要不要996,决定于你有多大的议价权和选择权,而不是所谓的兴趣。如果能力平平没有其他选择,那么你能做的除了扛着制度的大旗企图寻求庇护之外,似乎就只剩下了妥协。假如一份工作可以因为996而获得更多的报酬,那么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996,究其根本还是因人而异。
有很多网友参与讨论,有的认同薛兆丰教授的言论,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的话,即便辞职还是换一个地方继续996。
也有人说,996的现状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劳动法实施力度去改变,否则老板永远都是贪心的,不疼不痒的反抗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还有人感叹,能在这儿讨论要不要996的人都是有资本选择的人,而大多数打工人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房贷、车贷、老家的父母,上学的孩子,全都等着花钱,自己又有什么权利谈要不要99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面试官为什么这样问?原因可能有三个
为啥面试官会问这样的问题呢?通常来说,原因有下面这3点。

第一:公司目前普遍存在996的现状
从现实角度出发,面试官如果跟你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综合考虑了你的家庭及个人情况,是否有过重的家庭负担,如果还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很有可能就是想留下,但实际工作量非常大,经常存在996的现象,刨除外界环境的影响,你个人是否能够接受996也非常重要,至少公司不希望刚招进来的人就跟自己谈劳动法

第二:虽然现在没有996,但是不排除未来实行996
如果是一家刚刚起步或者准备转型的公司,充实员工力量可能也是为了要冲击一个更高的层次,所以不排除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甚至长期保持996的工作状态,所以新招录的员工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公司也要掌握一下员工对996的接受程度,毕竟招录进来之后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培养,总不能刚培养出来的新人一听到996就辞职了,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公司不存在996,面试官借此问题试探你对工作的态度
有的公司喜欢掌握员工心理动态,觉得通过996的态度可以反映一个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否能够全心全意为公司卖命。往往这样的面试官都比较传统,认为员工只有发自内心的勤奋努力,才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他们愿意相信员工的勤劳比能力更重要,愿意996代表着对公司的忠诚和认可,甚至是有职业理想的一种表现。
03在面试的时候被问及这个问题该怎么办?三个方法教你轻松应对
那么,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到底该咋办呢?主要有三个措施可以帮到你。

第一:提前对应聘公司进行调查
找工作这件事不能太盲目,更不能撒大网,如果真的对一个公司非常有兴趣,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功课,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熟悉招聘岗位的工作性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能打听一下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前景,要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企业处于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阶段,那么996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要自己先想好对策,到底能不能接受,再谨慎地回答。所以要对应聘公司提前调查了解,越详细越好,深入分析一下自己求职的目的,还有公司有没有自己无法接受的行为,又或者有没有舆论较大的事件,这些都非常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认真考虑自己是否能够接受
不能从一开始就盲目妥协,也许你认为忍一时风平浪静,只要能顺利入职,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

现在很多企业都会对应聘者坦诚,为的就是找到真正能给公司带来价值的人,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委曲求全,那么以后就只能一直委屈下去。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认真考虑情况,综合自身、家庭、环境等各方面影响,客观地给出答案。

第三:告知对方自己接受有限程度的加班
坦诚地交代自己的底线,如果面试官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概有一半的几率是想要用你的,起码在能力上应该是过关的,所以这个时候适当的亮出底牌不失为一个好的时机,其暗示意思就是,既然你想要问我,那我就告诉你我能接受的底线在哪里,而你需要的最高工作强度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彼此交代清楚,先小人后君子,如果可以大家就握手成交,如果可谈咱们就各让一步,如果不行那么就一别两宽,既不拖沓也不亏钱。

你有啥更好的方法么?欢迎留言。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