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悦湾推出二十四节气养生,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气候的变化,有效地保养身体,从而防御疾病的侵害,收获健康和长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分日,也是春天的第四个节气,已是仲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越来越长,气温也开始回升,春暖花开,燕子飞还。随着阳气回归,阴阳逐渐平衡,人的身体为适应季节的变化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养生保健也应多注意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吃好三样】

1、吃春菜

春天,万物萌发,植物的苗、树木的叶,都是很好的绿色食品。吃春菜也是春分的习俗。荠菜、香椿、豆苗、莴笋都是很好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吃鸡肉

中医认为,春季与肝相应,春分正是肝气旺盛的时候,此时节要注意养肝护肝,保证气血通畅。所以春天要避免吃脂肪太高的食物。鸡肉、虾仁是个不错的选择,脂肪不高,也不易上火。日常饮食要清淡,少油,少辣,减轻肠胃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吃草莓

春季天气多变而且比较干燥,人易出现上火、食欲不振等现象。适量吃些草莓,可以去火、解毒、清热。草莓中还含有丰富的果胶与纤维素,饭后食用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改善便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喝好三样】

1、枸杞菊花茶

春天,万物复苏,人体阳气渐渐升发。枸杞泡茶,能帮助人更好的升发阳气。可以补肾、益肝、明目。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搭配枸杞一起,可以改善保护视力健康。能有效减轻电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特别是对眼睛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青菜鱼片汤

春季应多吃青菜,小白菜菠菜等都是很好的食材。鱼肉细嫩,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好消化,适合老人小孩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猪肝绿豆粥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而过于补肝又怕肝火过旺,所以,春季宜喝粥养肝。绿豆、大米同煮,八成熟加入猪肝,再加调味品。可以补肝养血、清热明目、使人容光焕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好三样】

1、 注意“春捂”

北方的春天要“捂”,因为时常遭受“倒春寒”的洗礼。气温波动起伏很大,忽冷忽热,很容易诱发疾病。“春捂”要做到上薄下厚,头部不用捂,但胸部往下要注意保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注意梳头

《黄帝内经》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面”,头部是经络汇集之地。春分时节常梳头有助于体内阳气升发,梳齿刺激头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大脑疲劳,使人神清气爽。

3、 注意心情

春分时节人体阳气上升,身体激素、血液活跃起来。早晚温差很容易让人烦躁、眩晕、失眠,对心脑血管健康造成威胁。所以春分养生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分民间习俗】

1、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春分这一天阴阳相半,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道理是: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放风筝

春分,清气上升、微风飘荡,非常适合放风筝。大家可以通过放风筝来活动筋骨,消除“春困”和“郁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犒劳耕牛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春分已至,耕牛即开始一年的劳作,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祈祷丰年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您把这份“春分”养生习俗全攻略分享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