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酷爱自驾旅行的健行渐远,向大家推荐一个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旅行目的地——松山抗战遗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松山之上远眺怒江和滇缅公路

松山位于云南保山的怒江岸边,行政上归属龙陵县管辖,地理上是巍巍高黎贡山的一部分,作为战略要地在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扼怒江咽喉、锁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和日寇缅甸方面军在此展开了异常惨烈的攻防战,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也有所涉及,但到了松山抗战遗址实地参观,听着当地村民的讲解,看着遍布山坡的沟壕掩体,满眼触目惊心,让人感怀中国抗战的艰难,是个致敬抗日英雄的好去处。

我们从腾冲出发来到龙陵,旅游公路的尽头便是腊勐乡大垭口村,从此便可远观被西方人称作“东方马其诺防线”的松山主峰日寇防御阵地,如今已经建成了松山抗战遗址。

带着十足的好奇心,我们驱车上到松山主峰下的老干塘,下车时跑过来一位当地村民,热情地自荐要当我们的导游。我见他胸前挂着吊牌,盖着“龙陵县松山抗战遗址管理所”的公章,便问他在哪里买门票,他的回答着实叫我吃惊:“我们这里不要门票,只是为你们解说收点劳务费。”看此地实在偏僻,没有门票,让村民挣点儿解说费贴补家用,这钱应该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导游

从随后导游的解说中我们了解到松山攻坚战是滇西抗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让远征军将士吃尽了苦头。

1942年5月日寇缅甸方面军第56师团攻入中国后占据松山,驻防松山的拉孟守备队强征中、缅、印劳工构筑了极为坚固复杂的永久作战工事。说起日寇第56师团,其兵源来自民风彪悍的日本九州岛,战斗力非常强悍,以上两点是给中国远征军造成巨大伤亡而不能迅速收复松山的最主要原因。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先后投入了10个团共计2万多人的兵力,历经三个多月不间断的百次鏖战,最后以坑道作业的方式掘进到松山顶峰,在主碉堡的正下方码放了十吨TNT炸药才把负隅顽抗的日本鬼子炸上了天。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以伤亡7763人的代价将日军引以为傲的松山主阵地彻底粉碎,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所踏足松山的每一寸热土都浸满了中华好儿郎的满腔热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山主峰遗址

栈道继续在密密麻麻的树林中蛇形,几乎所有的树都是大战之后的70年间人工种植的,只在山上山下看到过少量深嵌弹孔的老树。

我们在顶峰停留了片刻,便顺着爆破坑道从另一侧下行,经过道人坪子来到松山观景台。远山轻雾之上是湛蓝的天空,重重的山峦在怒江两岸放低了身段,唯有松山倔强地雄踞在怒江之西。亮色的怒江水只在山峦交错的不经意间露出一点真容,唯有挂在山腰的滇缅公路清晰可见,足见松山确为滇缅公路之锁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处可见的坑道遗址

松山作为现今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抗战遗址,山上的战争遗留物还很多。龙陵旅游开发不仅新修了320国道至景区的公路,还从龙山卡到松山大垭口设置了大型的指路牌,方便指示自驾车游客沿320国道插入老滇缅公路后抵达松山;从大垭口村到松山的老干塘修建了水泥路,方便自驾车直抵松山主峰脚下;从老干塘到松山主峰修建了崭新的木质栈道,为了方便游客更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在栈道两侧各处战争遗迹都配备有文字说明和老照片对比图;在松山主峰正对面的小松山的山坡上新建了由402尊雕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游览完松山主峰后可以顺便到此瞻仰雕塑、凭吊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

我们下山翻过一道坎,沿台阶拐向旁边的小松山去看看心仪许久的远征军雕塑群。此时正值下午一点半,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毫无遮拦地勾勒着群雕的轮廓,典型的顶逆光,士兵雕塑呈分列式面向松山主峰,犹如兵马俑军阵一般静穆威武。雕像由广东佛山雕塑家李春华先生制作捐赠,雕塑群占地面积约一万七千四百平方米的基础部分由龙陵县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历时一年有余,于2013年9月3日落成。

我们上到无字的丰碑之下,回眺松山,似乎此时军号已吹响,中国远征军的将士正秣马厉兵,昂首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雕塑群整体面向松山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在松山落成后,松山已成为人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和祭奠先烈的一个重要平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前往松山观光旅游和凭吊先烈。

左右观瞧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再想想我们自己,不正是如此吗?

不远万里,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