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其实是出产于我国名胜古迹安徽黄山山上的一种绿茶茶品的名称。太平猴魁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著名的茶类,其茶叶的外形比较特殊,是两片芽叶合在一起的。笔直翠绿,而且还有些白毫分布在茶叶里面。那么太平猴魁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猴魁”的由来

清咸丰(1859),猴魁先祖郑守庆就在麻川河畔的山中开出一块茶园,生产出扁平挺直、鲜爽味醇且散发出阵阵兰花香味的“尖茶”,冠名“太平尖茶”。现在,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光绪年中后期,太平人在南京、扬州、武汉等地开设的茶庄、茶店、茶栈有上百家之多,太平茶叶沿江一带十分抢手,太平茶叶与茶商盛极一时。

当时南京江南春设在家乡新明茶区的茶叶收购站,为了增加茶叶品种、提高产品档次和赚取较高的商业利润,专门请人将尖茶中枝头大小一齐的芽叶单独拣出,单独包装,运往南京高价销售,深受嗜茶人士喜爱,获得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住猴岗的茶农王魁成(人称王老二),具有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特别精于茶叶加工,且思路敏捷,由此受到启发,认为与其在成茶后挑选,不如在采鲜叶时就开始精挑细制好,遂即在海拔750米的凤凰尖一个叫泼水凼的高山茶园内精心选出又壮又挺的一芽二叶,经精心制作,制出的干茶规格好,质量高,称为“王老二魁尖”。

由于该茶的品质位于尖茶的魁首,首创人又名叫魁成,产于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故此茶称为“太平猴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猴魁”的鲜叶采摘

“太平猴魁”的鲜叶采摘特别讲究。当季节到了谷雨前后,茶树 1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采。其后 3~4d 采一批,采到立夏后停采,立夏后改制尖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并严格做到“四拣”。

一拣山,拣高山、阴山、云雾笼罩的茶山;

二拣丛,拣树势茂盛的柿大茶品种或以柿大茶茶树品种选育的茶树品种的茶丛;

三拣枝,拣粗壮、挺直的嫩枝;

四拣尖,采回的鲜叶要进行“拣尖”,即摘下一芽带二叶的“尖头”,作为制猴魁的原料。

太平猴魁采摘一般要在晴天 6~10 时进行,阴天、雾天、阴天可全天采摘,雨天一般不采。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猴魁”的干茶外形

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太平猴魁的叶片色泽匀润呈苍绿色,叶脉隐隐泛红,被称为“红丝线”。

只有顶级的太平猴魁才会出现“红丝线”,因此红丝线也经常被茶友们用来判定是否是手工极品的一个参考指标。不过,即使是极品猴魁也未必会出现“红丝线”太平猴魁的叶片色泽匀润呈苍绿色,叶脉隐隐泛红,被称为红丝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猴魁”的好坏

如果说红丝线的问题还有争议的话,太平猴魁红杆,则毫无疑问是杀青缺陷,杆子越红程度越重,红杆的猴魁收购的时候是卖不起价的,只能作为次品贱卖的说。

正常的猴魁是叶杆应该是苍绿色的,如果颜色太翠绿,比如布尖的那种翠绿色,也是品质缺陷,至于早期猴魁嘛,因为鲜叶太嫩还木有转化出足够叶绿素,所以其实杆子是嫩黄色的,越早期的猴魁杆子越嫩黄,因为猴魁早中期价差悬殊,所以也有不少商家玩这手猫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猴魁” 与 “猴” 大有渊源

其外形扁展挺直,魁伟壮实,显著的特征是个头较大,一芽二叶,叶片长达5~7厘米。

全身披白毫,但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被形容为“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

太平猴魁属于烘青绿茶,分为猴魁、魁尖、尖茶三个品类,以猴魁为最好,品之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独具“猴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猴魁” 的冲泡之法

太平猴魁其实和一般的茶叶类似,只是在水温的控制上,要稍微温和一点的温度,太烫的水温会让太平猴魁中的有效成分流失,不仅会影响到营养价值,更会影响到口感。所以泡制过程只要实现准备温水一杯,然后将太平猴魁轻轻地均匀地撒入水杯中,稍等几分钟,等茶叶泡开之后,就可以享受一杯真正的原滋原味的太平猴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