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国时期青海的土皇帝,马家军军阀马步芳在西北倒行逆施,全国骂声一片、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马步芳的父亲,青海马家军的创始人马麒却曾是舆论界交口称赞的“大英雄”。

马麒,字阁臣,生于清朝同治八年,西北最混乱的年代。他的父亲马海宴是当时河州叛军领袖马占鳌的左膀右臂。太子寺之中,马海宴以“黑虎掏心”战术击毙清军主将傅先宗,迫使左宗棠全线溃败,为马占鳌的“招安路线”赢得了足够的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占鳌投降后,其部编入湘军,后又成为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父辈的影响下,马麒自幼习武。光绪二十一年,河湟地区再次爆发叛乱,清政府组织地方团练平乱,马麒正式编入清军,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庚子之乱,马麒曾随父亲赴北京抵抗八国联军,并在护送慈禧太后西逃时赢得了朝廷的嘉奖,因此马海宴病逝后,马麒得以继承父亲的部队。靠着为清政府四处平乱和马占鳌之子马安良的关照,马麒升至循化营参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亥革命时,马麒跟随马安良打着“勤王”的旗号扩充部队,趁清政府大厦将倾时又倒戈一击,果断宣布拥护“共和”。凭借手中的军权,马安良以“甘人治甘”为由,把持甘肃政局。

马安良“升天”,马麒随之“得道”,获得了西宁镇总兵之职。不过入主西宁后,马麒一直在暗中谋划脱离马安良的西军。他先是投靠甘肃都督张广建,取得了青海的军政大权,后又效法北洋军阀编练新军,将西宁各部军队编练为“宁海军”,采用新式操典,这标志着青海马家军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麒在青海站稳脚跟后,又打起了经营西藏的算盘。不过英国人始终将西藏视为印度的战略缓冲区,对其垂涎三尺。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对列强又一味妥协退让,英国人趁机煽动西藏上层精英叛乱。

青海与西藏犬牙交错,英国势力如果渗透至西藏,直接威胁着青海的稳定。马麒上书甘肃总督张广建和北洋政府“以速收玉树为他日恢复卫藏之计”,建议将玉树二十五族之地从四川收归甘肃管理,防止青海“蒙藏受英俄之愚弄脱离中国之保护而甘为他人之奴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取得北洋政府同意后,马麒立刻派其弟马麟领兵进入玉树,在各地建立分防、台站。对于不愿归附的果洛等地的头人,马麒进行了武力镇压,实现了青海的统一。这虽然是在军事高压下取得的暂时稳定,但对于震慑亲英分裂势力、抵御英国势力的渗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民国八年,在英国人的逼迫下,北洋政府向与西藏相邻的几个省通电:“将昆仑山以南,当拉岭以北之地作为内藏,中国不设官,不驻兵”。电报发出后,川、康、滇、甘均表示反对,其中马麒回电最为坚决:

“民国成立,藏番违命,川边沦陷,丧师辱国,闻者寒心,兼之欧战告终,外交愈形棘手,西藏万一有变,则川、滇、青、新将无建枕之日,而我甘肃,近火先焦,岂得安然无事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舆论界认为马麒的回电是最有价值的反击,“惟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电,能援引历史和地理上的正确理据,反对将玉树地方划为内藏,不但可以使中央政府为这惶谢,即英人阅之,亦当无辞复争矣”。

慷慨激昂的通电发表完后,马麒以青海为入藏门户,牵一发而动全身,为青海乃至国家的利益,上书北洋政府,建议遣使入藏,和平谈判。1919年8月,在五四“内惩国贼、外争国权”的呼声下,同意了马麒的请求,派出军政教各界代表赴藏,最终取得了“共谋五族幸福”的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旧军阀,马麒保卫青海,恢复西藏的动机非常明确,就是维护其在青海的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起到了阻止北洋政府出卖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尊严和保卫疆土完整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