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国有先蜀、后蜀两个时期,先、后蜀之间是缺乏文献记载的无王时期。先蜀有“蚕丛-柏灌一 鱼凫”三代,后蜀有“杜宇一开明”两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考古学文化而言, 先蜀相当于夏商时期的三星堆文化,后蜀相当于东周时期的巴蜀文化。三星堆金杖上的鹳图可以理解为伯鹳一射鱼图,大型青铜立人像身穿伯鹳服等,是柏灌一鱼 凫朝的见证。《蜀 王本纪》记载三代“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末代鱼凫王“神化”时“化民”甚众,至杜宇自立为王,“化民往往复出”。我们把先、后蜀之间的无王期称为"神化”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十二桥文化。文献记载鱼凫王是田猎到湔山时成仙的,他的“神化路线应该从三星堆古城出发,沿着湔江向西到天彭阙湔山前,再转向北进入湔江上游谷地。老蜀王神化前举行最后-次燎祭后掩埋宗庙祭器。一号祭祀坑在殷墟一期,对应于柏灌王;二号祭祀坑在殷墟二期(武丁时期),对应于鱼凫王。两者既是祭祀坑,又是器物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蜀国的王朝

学术界基本认同三星堆文化是夏商时期的 早期蜀文化,三星堆古城是古蜀王国的都城,因 为夏商时期在三星堆文化的分布范围内,迄今没 有发现可以与三星堆古城相比拟的高等级聚落中 心。三星堆遗址共分四期,一期属宝墩文化, 二、三期为三星堆文化,四期属十二桥文化。城 址始建于三星堆遗址二期偏晚,即夏代晚期;延 续使用至三星堆四期,即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 祭祀坑的年代在三星堆第三期(二里岗上层至殷 墟二期),即三星堆文化鼎盛时期。

三星堆文化盛极而衰,随之而来的是古蜀历 史上的“神化”空白期。我们首先根据文献记载 推断“神化”时期的大致年代。最早记载古蜀国 历史的,是西汉末年蜀郡成都人扬雄(前53年— 18年),著有《蜀王本纪》;其次是东晋蜀郡人 常璩所著《华阳国志》。《蜀王本纪》今已佚, 北宋《太平御览》有辑录,引如下:

扬雄《蜀王本纪》曰:蜀之先,称王者有蚕 丛、折权、鱼易、俾明。是时椎髻左衽,不晓文 字,未有礼乐。从开明已上至蚕丛,凡四千岁。 次曰伯雍,又次曰鱼尾。尾田于湔山,得仙。后 有王曰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移居 郫邑。

《蜀王本纪》曰: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 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 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后有一男子名 曰杜宇……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 郫,化民往往复出。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 名鳖灵……蜀王以为相……帝自以薄德,不如鳖 灵,委国授鳖灵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 号曰开明奇帝,生卢保,亦号开明……蜀王据有 巴蜀之地,本治广都,后徙治成都。

《华阳国志·蜀志》载曰:

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 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周失纲纪,蜀 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 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 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鱼凫王田于湔 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后有王曰杜 宇……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七国称王,杜宇称 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其相开明决玉垒山 以除水害……遂禅位于开明……开明立,号曰丛 帝……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开明王自梦 廓移,乃徙治成都。……周慎王五年……开明氏 遂亡,凡王蜀十二世。

关于后蜀开明政权的灭亡,除上所引之外, 其他相关记载基本一致。如《史记·秦本纪》载 “(秦惠文王后元)八年,张仪复相秦;九年 (前316年),司马错伐蜀,灭之。”《索隐》 引“《蜀王本纪》曰:张仪伐蜀,蜀王开战不 胜,为仪所灭也。”又如《蜀记》“秦惠王 使张仪、司马错伐蜀,蜀王开明拒之不利,退 至武阳见获。”《太平寰宇记》卷七四“秦 惠王遣张仪、司马错伐蜀,王开明拒战不利, 退走武阳,获之。”这就有了一个绝对年代 参考点——前316年,可以上推先蜀王朝的大致年代。

据《蜀王本纪》“从开明已上至蚕丛凡四千 岁”,而《华阳国志》称蚕丛始称王在“周失 纲纪”时,即两周之际,至“七国称王”(前 344—前323年)时杜宇称帝,中间仅有500多年 的时间,离“四千岁”相差太远,这显然互相矛 盾。望帝杜宇禅位其相鳖灵为开明帝,史载“望 帝积百余岁”,而开明朝传了十二世,两者相 加超过400多年。那么,自司马错伐蜀上推400多 年,大致可以抵达“周失纲纪”的那个历史时期 (两周之际)。

实际上“七国称王”不久,张仪、司马错 (前316年)就灭亡了蜀国,因此跟随“七国称 王”时再度称王的蜀王不可能是杜宇,只有“周 失纲纪、蜀先称王”的蜀王才是杜宇。周夷王期 被周朝封为子爵的楚国国君熊渠首先称王,《史 记·楚世家》载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 国之号谥”。[10]周厉王时,因厉王暴虐有名, 熊渠畏其伐楚,曾自动取消王号,其子即位复称 王,即楚武王。杜宇大概是与楚国大致同时称王 的蛮王之一。中原王朝并不承认他们的王号,仍 然称其为“楚子”“蜀侯”等。

战国晚期“七国称王”时,情况已发生很 大变化,中原诸侯纷纷称王,成为一时潮流。蜀 国国君原本是蛮王,也加入了中原诸侯国“称 王”的序列,此时称王的“蜀王”应是开明朝的 某位国君。在杜宇称王之前,《蜀王本纪》所说 蚕丛—柏灌—鱼凫“三代各数百岁”就是《华阳 国志》所说的“世为侯伯,历夏商周”。“周失 纲纪”大概相当于两周之际,杜宇朝约自春秋 始,与其后继的开明王朝一起,在考古学上相当于“上汪家拐遗存”或“青羊宫遗存”。 据上文所论,可将古蜀国的王朝历史简列如下 (表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把先蜀与后蜀之间的空白期称为“神 化”期,即世俗社会宗教化,世俗政权退入山 中,蜕变为宗教神国,全体国民变为教民(化 民)。先蜀三代老王都曾“神化”,前两代“神 化”之后,均有新一代蜀王继续统治剩下没有 “随王化去”的蜀民,但最后一代鱼凫王“神 化”规模空前,化民甚众,以至于数百年未能产 生新的蜀王。古蜀历史上的“神化”现象,是三 星堆祭祀坑产生的原因。

摘自:武家璧.古蜀的“神化”与三星堆祭祀坑[J].四川文物,2021(01):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