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学时都学过清代小说家吴敬梓《范进中举》这一篇,屡考不中的范进饱受屈辱,50多岁还一事无成,被邻里乡亲所取笑。尤其是凶恶的老丈人最为过分,曾当面打骂,一口浓痰啐到范进的脸上。结果中举之后,范进摇身一变成了人上人,十里八乡的富户都来巴结。范进一时激动竟当场疯魔,这“没出息”的表现不知让多少人看了笑话,包括书本前的我们。但若是把范进后来的官职和待遇换算到今天,你可能比他还疯魔!
一、古代科举制度
先简单回顾下《范进中举》的文章,中举那天范进家已经揭不开锅,老母亲饿得双眼看不见,忙使唤范进抱着自家的生蛋母鸡去卖钱换米。范进出门后一篇锣响,报喜人来了三波,吓得老母亲躲在家里不敢出来。等范进回来后得知此事,高兴地当场疯魔,他两手一拍喃喃自语:“噫!好了!我中了!”,随后便一跤栽倒不省人事,清醒后又踉踉跄跄跑出门,踩进了泥潭糟蹋得不成人样。
很多人笑话范进没见过世面,但若是你了解古代科举制的程序,怕是就笑不出来了。明朝的科举制度大体上有四个层级:第一级是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考中者成为“生员”,也就是咱们俗称的“秀才”。光是这一阶段,就能刷掉十之七八的童生,白头发白胡子的童生也屡见不鲜。而且秀才也没啥实际权利,不事生产的他们往往过得相当清贫,因此有了“穷酸秀才”的外号。
秀才身份的唯一作用,就是有资格参加考取举人。秀才可以参加三年一考的“乡试”,若是考中便成为举人,也就是范进中的这个。举人已经算半只脚踏入官场的人物,享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举人之后则是全国性考试“会试”,中者被称为“贡士”。会试后当年举办殿试,到这一阶段参考的贡士寥寥无几,因此可以由皇帝直接考察,这次考试的结果的就是咱们熟悉的“第一状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了!
值得一提的是,乡试第一名被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被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名是“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考场上的神话,整个大明朝也唯有两人做到,足见科举的艰辛。
二、举人的好处
简单概括了科举制度后,咱们还是把话题转回范进身上,看看他考中举人后究竟有哪些令人眼红的“福利”。
首先是身份地位上的,举人已经算是初步进入了统治阶级,寻常百姓见了要口称“老爷”,见县官可以不下跪。他们可以继续参加会试谋取官身,赶考由国家补贴路费;还可担任教职,当个学官;亦可候补当知县之类的当地父母官,一飞冲天的机会大把大把,跟今天的“享受某某级别待遇”有点像。
经济上也不含糊,可以免除徭役赋税,省下一大笔开销。国家还会发放一定的经济补贴,保证举人的基本生活。社会方面清朝规定,举人犯罪动刑需走一套极其繁琐的流程,关键时候也是一道保命符。范进中举之后,来送礼攀关系的村民、富户数不胜数,田产、房屋、钱财,送什么的都有。还有一些过不下去的穷苦人家,甘愿投身范进门下当奴仆,搏一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大好前程。
短短两个月时间,范进摇身一变从“穷秀才”变成了“大老爷”,豪宅、田产、财物、丫鬟、奴仆应有尽有。这比今天咱们中了五百万彩票还要快活,毕竟钱财买不来旁人的尊敬。所以换成今天,你有了范进这样的待遇,真能忍住不失态吗?
三、手掌实权成大官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范进中举后得遇贵人,一鼓作气又中了会试,担任御史一职。数年之后,因政绩突出,被圣上钦点为“山东学道”。这个职务在清代总管地方教育,执掌学员的升降,是正儿八经手握实权的三品京官。放到今天,差不多就是“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职位。
若不是当初中举,范进一辈子也不可能当上这样的大官。从一个人人可以欺辱的糟老头子,到谈笑改变一省命运的人物,谁有魄力敢说自己能神态如常?假如是你有如此奇遇,会如何表现
热门跟贴